【文化事业发展概况】青岛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建国以来,青岛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革”期间,全市文化事业同各项建设事业一样,遭到严重破坏和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文化部门经过拨乱反正,清除“左”的影响,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文化事业重新出现了繁荣兴旺的局面,在促进青岛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专业表演艺术:建国以前,全市没有一个专业表演艺术团体,只有几十个底包演员和一批流浪的地方戏艺人。建国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不仅使这些艺人获得了新生,也使濒于灭绝的地方戏——柳、茂腔得到了挽救,剧目也得到了加工整理。柳、茂腔剧团相继进北京中南海作汇报演出,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和赞扬。1987年,全市有市属京剧、话剧、吕剧、歌舞、曲艺5个专业表演艺术团体,演、职员共501人,其中京剧团110人、话剧团109人、吕剧团73人、歌舞团179人、曲艺团30人,还有县属吕剧、柳腔、茂腔等6个专业表演艺术团体。 文化设施建设:建国前,青岛仅有7家旧戏院和7家电影院,总座席11807个。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至1987年,全市有市属6座专业剧场和7座电影院,总座席达73220个。此外,还有726个电影放映队、61座乡镇影剧院、6座县影剧院。1987年统计,城市年人均看电影15.5场,农民年人均看电影31.3场。 社会文化:建国以前的社会文化领域是一个文化上的“沙漠,地带。建国后,至1987年全市已建成3级文化网。市属的有群众艺术馆、工人文化宫、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各区都有文化馆、图书室、职工俱乐部、少年宫;各县都有文化馆、图书馆、职工俱乐部;全市的街道和乡镇也都建起了文化站或文化中心,并有407个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工人俱乐部。1981年至1987年,共举办全市规模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6次,其中“青岛之夏”音乐会4届、“青岛之夏”艺术节2届。自1983年以来,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至1987年,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读书小组15459个,参加读书活动的群众达26万多人。 国外艺术团体和个人来访情况一览表 时间 | 来访国家 | 艺术团体、艺术家名称 | 内 容 | 1982年 | 瑞典 丹麦 | 钢琴、小提琴、单簧管演奏组 | 器乐三重奏 | 1983年10月 | 西班牙 | 露赛罗响板艺术团 | 响板舞艺术 | 1984年1月 | 巴基斯坦 | 巴基斯坦国家艺术团 | 民族歌舞 | 1984年10月 | 法国 | 菲利蒲让蒂木偶剧团 | 木偶剧 | 1985年4月 | 美国 | 麦瑞高斯合唱团 | 合唱 | 1985年11月 | 墨西哥 | 大提琴演奏家 | 大提琴演奏 | 1985年12月 | 苏联 | 白俄罗斯民间合唱团 | 民间歌舞 | 1985年12月 | 日本 | 和歌山工业高中吹奏团 | 吹奏乐 | 1986年8月 | 美国 | 华盛顿特区交响乐团 | 交响乐 | 1987年3月 | 美国 | 康州芦米莎菲中学生艺术团 | 儿童神话剧 | 1987年5月 | 日本 | 和歌山金崎访华演出团 | 民间歌舞伎 | 1987年6月 | 联邦徳国 | 慕尼黑赫伯特夫妇 | 文化交流访问 | 1987年10月 | 澳大利亚 | 弦乐四重奏演出团 | 弦乐四重奏 | 1987年 | 联邦德国 | 柏林乐团木管四重奏小组 | 木管四重奏 |
青岛市艺术团体及个人出访情况一览表 时间 | 出访国家 | 艺术团体、艺术家名称 | 内 容 | 1985年11月 | 墨西哥 | 青岛市歌舞团艺术小组 | 歌舞 | 1986年12月 | 日本 | 青岛市京剧团 | 京剧 | 1987年4月 | 澳大利亚 | 青岛市话剧团导演杨玉清 | 文化交流会议 |
文物保护管理:1981年开始对全市文物进行了普查。全市有国家级保护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5处、市级保护单位52处、县级保护单位101处;新建县博物馆4处、文管所1处;对康有为故居和华严寺进行了修复,并正式对外开放。 文学艺术创作:1981年至1987年共创作各类文学艺术作品5000多件,其中有12件作品在全国获奖,有7部电影文学剧本被拍成电影,有50多件作品在全省获奖。青岛市已基本形成一支生气勃勃的文学艺术创作队伍。_1987年,全市有全国作协、美协、剧协、音协、舞协、曲协、民研和影协会员40多人,省各协会会员200多人。 对外文化交流: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青岛对外文化交流也日趋活跃。 文化经费:1981年至1987年,青岛市对文化事业的拨款逐年有所增加。 为了增强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力,拓宽文化服务领域,在经济体改革实践的启迪下,自1984年开放,全市文化单位都先后开展了有服务和经营活动。至1987年,全市文化事业单位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项目达78项,总收入近100万元,有些单位的收入接近或相当于国拨经费的总额,有的单位收入超过了国拨经费总额。.如青岛话剧团自1985年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后,收入逐年增加,1987年已占剧团总收入的75%;四方文化馆1987年的总收入相当于国拨经费的1.6倍。这些收入不仅扩大了文化事业经费来源,缓解了文化事业发展与经费不足的矛盾,而且还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活力,扩大了文化服务范围,丰富了人民文化生活。胶南县在1987年用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收入的6.5万元,为全县群众办了10件实事,并举办了12项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县的24处乡镇文化站也利用开展有偿服务和各种经营活动收入的25000元,举办了140多项文体活动,使农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和丰富。四方文化馆自1985年以来,靠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收入,不仅更新了设备,改善了工作条件和干部的福利待遇,增强了自身实力,而且用积累的20万元投入新建文化馆活动大楼工程。 1987年6月,市文化局、财政局、税务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中央发出的关于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的精神,制订下发了实施办法,推动了这项活动由单项性向以文化为主的多种经营方向发展,由缺乏经营管理的状况迈向独立活动、自主经营的健康发展轨道,同时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客观环境,使文化事业由单一的福利文化模式向多元的服务经营型文化模式转化,为文化亊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李联才) 【推广普通话工作出现新局面】为适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成立了青岛市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刘镇任组长,日常工作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青岛市推广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列入《青岛市“七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青岛市确定推普工作的重点单位主要是商业、公交、宾馆等服务行业和师范、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重点对象是40岁以下的干部、职工以及中小学生。到1990年,各类中小学校要力争全面普及普通话,窗口行业普及率要达到50%以上。 市委、市政府于1987年8月举办“第一届‘百灵鸟’推广普通话电视大赛”,全市共有2万多人参加。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重视培训推普工作骨干队伍,组织有关单位编写了《青岛人怎样学说普通话》和《普通话语言基础知识》等培训教材,共印发45000册。全市各系统共举办各种形式的推普骨干培训班48期,参加培训人员达8400多人次。青岛电视台录制普通话教学片,定时播放。 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山路一条街的用字规范情况进行了两次检查,查出不规范汉字14500多个,纠正更改了6600多个。 (郑真河 徐勇) 【群众文化工作】至1987年,青岛的3级群众文化网已基本建成9全市有市群众艺术馆、工人文化宫、少年宫各1处;区、县文化馆11处,区、县职工俱乐部13处;城市街道文化站46处,厂矿企业俱乐部407个,乡镇文化中心71处,乡镇文化站87个。自1981年到1987年,举办了32次全市规模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在节日期间举办的各种游园、联欢和大型民间艺术表演、灯会等活动,往往能同时吸引几十万人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日益广泛的群众基础。 1981年以来,在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关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81年8月,中央发出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后,青岛市于11月3日召开了全市建设农村乡镇文化中心经验交流会,要求各县(区)按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需要,逐步建设一批群众文化设施,特别要把乡镇文化中心建设好。1982年12月,又召开了全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进一步贯彻了中央的指示精神。1984年4月,在平度县召开了全市农村乡镇文化中心经验交流会,通过对8个乡镇文化中心的现场参观,推动了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开展。6月份又召开了城市群众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尽快建设必要的文化设施,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防止和清除群众文化生活领域里的精神污染。会后成立了“青岛市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1985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就如何使群众文化工作适应改革新形势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进行了讨论。 青岛市文化事业拨款统计表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45万 | 153.47万 | 176.14万 | 214.36万 | 229.4万 | 222.75万 | 233.4万 |
1981年以来,由于贯彻了群众文化社会办的方针,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办文化的积极性,一些大型企业和乡镇都先后修建了多功能的俱乐部和文化中心、影剧院等设施,园林和旅游部门也先后兴建了一些群众文化娱乐设施。从而使群众文化建设逐步摆脱了完全依撖国家包办的旧模式,日益走向社会化。特别是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劳动形式、管理形式、分配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新变化,对农村出现的群众自己投资办文化的新势头,采取了允许和扶持的政策。1987年,全市已发展有3000个文化专业户,投资总额达200多万元。 在发展群众文化亊业中,全市涌现出一大批群众文化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1981年12月,胶南县藏南乡文化中心受到文化部表彰;1982年3月,全市有5处乡镇文化中心和10名文化站长被授予全省农村文化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1985年4月,在青岛召开的全省城市群众文化工作会议期间,会议代表参观了四方区各街道文化站的活动,并给予赞扬。 【《关于群众文化观念变革的思考》论着获全国优秀论文奖】文化局李联方的论着《关于群众文化观念变革的思考》,经1979年至1986年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论着评委会评选和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常务理事会审定,荣获优秀论文奖。1987年9月, 向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这篇论着对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把群众文化发展融合在整个社会发展的结构中.,以显示其不可缺少的作用;如何把群众文化问题如实地提升为寻找整个社会症结的宏大背景,从而使那些不适应社会改革实践要求的旧观念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不断开拓群众文化发展的新领域,并改造传统群众文化旧框架,使群众文化发展具有活力,适应社会改革的要求等问题,结合青岛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从理论上作了一些新的探讨影和论述。 【电放映工作】电影放映工作在1981年至1987年有了很大发展。1982年以后,各影院实行了各种形式的业务承包经济责任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电影放映的观众人次和放映收入均完成了计划指标。1981年至1987年,城市电影院(含县城)观众人次达10.1亿,放映收入总计4281万元。红星电影院于1983年实行“四包、两定、一自主”(即包放映、包宣传、包服务质量、包4项计划指标,定人员、定支出,内部人员调整管理自主)经济责任制后,1984年全年放映日达346天,获利润近10万元,副业收入也大幅度增加,上缴利税6万元,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得到很大改善。他们的经验被中映公司向全国推广,并获广播电视电影部1986年铜牌奖。 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迅速发展,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向农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农村面貌的改变起了积极作用。1981年至1987年,全市农村电影放映队已发展到726个,乡镇影剧院已发展到56个,改善了农民看电影的条件。1981年至1987年,全市农村电影放映的观众人次75239万,放映收入总计1351万元。全市农村电影观众人次和放映收入都在逐年增加,农民看电影的次数由1982年的每人每年看22场,增如到1987年的每人每年看36场,明显高于城市。 【青岛世界语协会及其活动】青岛的世界语活动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中国世界语协会在青岛设立了事务所。30年代初,进步青年陆仲陶、季焕麟等人组织青年人学习世界语,学习马列主义着作,探讨政治,切磋文艺。1933年夏秋之间,青岛世界语学会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恢复和发展青岛世界语活动,青岛市积极开展世界语学习和宣传工作,先后由市总工会和市南俱乐部办了30多期世界语学习班,培养了近千名世界语学员。1986年,青岛市世界语协会正式成立。世界语工作逐步走向正规,纳入了对外宣传工作,使世界语为青岛市的对外开放建设服务。 青岛市现有世界语协会会员31000多人。协会同美国、日本、西德、英国、瑞士等10多个国家的世界语组织保持联系,接待过来自曰本、波兰、荷兰等国的5个世界语旅游参观团。青岛市还作为正式代表分别参加了第七十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第二届国际世界语科技会议和第四届太平洋地区世界语大会。 1987年10月,世界语电视系列片《希望》的摄制工作开始。这部教学片共有24课,每课由主讲人、情景对话、小品、动画和歌谣5部分组成,共12个小时,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声情并茂,内容丰富。国家语委主任、国际世界语协会荣誉监护委员会委员陈原和国际世界语协会副主席梅田善美(日本)任该片顾问,中国报道杂志社副主编、国际世界语学院院士李士俊任教程编审,国际世界语协会执委戴颂恩任语言指导,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组副组长刘俊芳、播音员薛梅仙任主讲人。这部教学片的编导人员、演员和工作人员来自青岛市有关部门和驻青部队。总编导贺玉林,编导魏兵、程基,摄像北海舰队战勤处录像室车国庆、任少军,制片赵庆印,监制刘镇。世界语电视教学系列片《希望》在世界上属第一部。 【1987年“青岛之夏”艺术节】第二届“青岛之夏”艺术节于1987年7月24日至29日举办。这届艺术节由于注意了面向广大群众,覆盖面较往届有所扩大。6天中,共演出43场,163个话剧、戏曲、舞剧、音乐、舞蹈等节目,观众达5万多人次。同时,还举办了美术、书法和全市获奖文艺工作者介绍图片等展览,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加艺术节活动,使这届艺术节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这届艺术节由于贯彻了“以我为主”的原则,促进了青岛市专业和业余的艺术创作水平和演出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年青的艺坛新秀和优秀艺术作品。青岛市歌舞团新作排练的大型历史舞剧《孔子畅曲》,在这届艺术节中试演成功。一个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孔子形,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为了推动青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强横向联系和扩大艺术交流,这届艺术节还邀请了北京、上海等地的艺术家和着名演员参加演出。 这届艺术节是由青岛市文化局与黄海橡胶联合公司(黄海集团)联合举办的,得到61家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这在文艺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艺术节期间,部分艺术家还深入工厂为职工演出。台东区还举办了“盛春杯”诗歌朗诵大赛,市南区举办了家庭音乐会等活动,活跃了全市人民和广大旅游者的夏季文化生活,扩大了青岛和外地的文化交流。 【大型舞曲《孔子畅想曲》】青岛市歌舞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历史舞剧《孔子畅想曲》,引起各界人士_目。一批史学家、舞蹈艺术家在1987年“青岛之夏”艺术节期间,观看了此剧,并予以基本肯定。 《孔子畅想曲》共分2篇6章,以公元前500年的一段历史时间先后为序,从孔子52岁开始,一直写到70岁。开篇的“夹谷会盟”,写齐国大夫黎组与齐侯密谋设计,乘齐鲁夹谷会盟之机劫掳抒侯,以挟制鲁国,被&国大司寇孔子认破,文唞武备,粉碎了齐国假盟的阴谋。上篇的“去鲁歌”、“忠戆谏君”、“联姻惜别”3章,表现了孔子为拯民于水火,保社稷之久安,撰《大道篇》谏奏鲁侯行“天下为公”、“讲信修睦”之道;鲁侯沉溺酒色,不纳忠言,齐国借机用“美人计”离间了鲁侯与孔子的关系。孔子为广播自己的政见,远游诸国。下篇的“风雨游国”、“大道幻曲”、“幽兰寄情”诸章,分别表现了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宣扬“信睦”之道,但知者寥寥。身处逆境的孔子大志不泯,以《大道篇》鼓舞弟子,为实现“大同”理想而奋进。尾篇的“源远流水”,则歌颂孔子归鲁后,于杏坛广播六艺,使他的“大同”恵想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流传不息。 《孔子畅想曲》由张浔、三多执笔、化文编剧,张浔、三多、徐重恩、郑佩君、孔繁雪、梁宝祥、陶淑文、张建国编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