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青岛市情网 
  

【科学技术工作概况】中共十一届在中全会以来,青岛市在科学技术工作中遵循“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不断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研、科技开发和科技情况机构,实行一系列科技制度改革,加强科技的横向联合,开拓技术市场,使科技开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水平不断提高,效益明显增加,科技事业得以迅速发展。

1.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随着科技工作的恢复与发展,全市科技队伍变不断发展壮大。1980年,全市有独立的自然科研机构51个,各类自然科学技术人员28643人。至1985年底,全市已有独立的自然科研机构59个,各类专业科学技术人员95007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594人,中级职称人员11058人,其他83355人。

1986年,全市独立自然科研机构已发展到61人,有各类专业科学技术人员100328人,其中从事自然科学工作的6074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855人,中级技术职称的11382人。

1987年,全市科技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独立科研机构有76个,其中中央驻青科机构12个,省驻青科三机构6个,市(公司)属科研机构38个,县属科研机构5个,民办科研机构15个。

全市已有各类科技人员112246人,其中从事自然科学工作的64370人。在自然科研机构工作的科技人员9913人。按学位和文化程度分,博士7人,硕士133人,大学本科915人,中专803人,其他5582人。按技术职务分,高级技术职务403人,中级技术职务1604人,初级技术职务1393人。在各类科研机构中,中央驻青科研机构职工总数3756人,其中科技人员2578人,占职工总数的68%;省驻青科研机构职工总数1318人,其中科技人口582人,占职工总数的44.2%;市属科研机构职工总数4550人,其中科技人员1274人,占职工总数的28%;县属科研机构职工总数的39%;民办科研机构职工总数的39%;民办科研机构职工总数249人,其中科技人员170人,占职工总数的68.3%。

独立自然科研机构分类表

年度

总计

中央驻青科研机构

省驻青科研机构

市属独立科研机构

县属独立科研机构

民办科研机构

1981

52

12

7

26

7

0

1982

53

12

7

27

7

0

1983

53

12

7

27

7

0

1984

56

12

7

27

7

3

1985

59

12

7

29

7

4

1986

61

13

7

30

7

4

1987

76

12

6

38

5

15

 

独立科研机构人员构成表

年度

合计

中央驻青科研机构

省驻科研机构

市属独立科研机构

县属独立科研机构

职工总数

其中科技人员

职工总数

其中科技人员

职工总数

其中科技人员

职工总数

其中科技人员

职工总数

其中科技人员

1981

8-113

2413

2975

1009

1261

430

4004

938

173

36

1982

7615

2714

2063

1144

1306

456

4076

1069

170

45

1983

7811

2881

2156

1226

1341

483

4145

1126

169

46

1984

7966

3087

2316

1385

1354

487

4130

1170

166

45

1985

9657

3775

3710

2263

1542

538

4188

944

217

30

1986

10372

4194

3899

2434

1839

599

4469

1124

165

37

1987

9688

4459

3756

2578

1318

582

4550

1274

64

25

 

1985年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分类表

单位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未定职称

合   计

中央驻青科研机构

139

1196

529

399

2263

省驻青科研机构

12

200

226

100

538

市属科研机构

18

228

316

362

944

合        计

159

1624

1101

861

3745

 

1986年全市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分类表

单位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未定职称

合计

中央驻青科研机构

286

1165

529

399

2379

省驻青科研机构

17

208

226

100

551

市属科研机构

12

460

593

2640

3705

合        计

315

1833

1348

3139

6635

 

1987年全市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情况综合表

单位

学位、文化程度

技术干部职称分类

总数

博士

硕士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中专

其他

总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中央驻青科研机构

3756

7

120

1364

432

386

1447

2578

328

1134

735

381

省驻青科研机构

1218

-

6

259

51

104

798

582

54

189

206

133

市属科研机构

4550

-

7

461

432

313

3337

1274

21

281

452

520

县属科研机构

64

-

-

-

-

-

-

25

-

-

-

-

民办科研机构

249

-

-

-

-

-

-

170

-

-

-

-

社会、人文科研机构

76

-

-

-

-

-

-

66

-

-

-

-

2.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进展。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青岛市现行科技体制从4个方面进行了改革。(1)改革拨款制度。根据国家科委、省科委的规定,青岛市从1987的1月起开始对市属科研机构实行核减事业费,并对科技3项经费由拨款改为贷款。1985年以来,科技项目逐步实行合同制、有偿使用制。通过改革,科研机构改变了吃国家“大锅饭”的状况,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努力扩大科研和合作的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①科技成果投产应用率提高。从“六五”期间的60.8%上升到的两年的80%以上;科技投入效果明显,“六五”期间的后3年科技总投入5907.3万元,新增产值4.35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7.4,1986年则为1:10.②科研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据1986年对23个科研机构统计,共取得科技成果50项,承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成果转让取得收入492.32万元;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10个。③科技投入增加。通过广开科技投入贷款渠道,1986年至1987年争取科技贷款达1470万元。全市还建立了科技开发基金75万元。(2)开办技术市场。1985年1月,青岛市技术市场建立,逐步从单一的、非常设的形式发展为多层次、多渠道的广泛的技术贸易市场。同时,全市的技术贸易机构迅速发展。全市技术市场两年多来共举办和参加了40多次全国性的贸易活动,签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各类技术合同4000多项,成交额达2000多万元。(3)放活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管理政策。科技机构的改革,“六五”期间从实行所长负责制和内部课题承包责任制试点逐步全面铺开。市科委本着“积极、慎重、探索”的精神,部署了改革的进程,使科研机构和经济部门的联系得以加强,科研和生产的联合呈现出多种形式:科研机构和各县(市)区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以市区或外地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联合进行经济技术开发;科研机构到乡镇企业以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办各种科研生产基地;以科技成果为龙头,通过技术转让等形式,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技工贸一体化的紧密或半紧密的科研生产联合体;科研机构内部组成各类技术开发机构;以技术合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等等。同时,全市民办科研机构迅速发展。(4)职称改革。青岛市职称改革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12月国务院转发《工种技术职称暂行规定》起,到1983年9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达《关于整顿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止。这一阶段由于科委组织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以前由行政任命的4050名各类技术职务进行了职称套改和复查确认工作。二是进行了考核评定晋升职称工作。到1983年8月底止,全市经套改、复查和考核评定,正式授予工程技术职称的共1159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7人、工种师3473人、技师316人、助理工程师3785人、技术员3957人。第二阶段的职称改革工作始于1986年6月,于7月底完成了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查统计,11月开始在青岛第五人民医院进行试点。为了加强对职称改革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杨在茂任组长、副市长施稼声任副组长的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建立了各级职称改革工作机构和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评审组织,职称改革工作全面展开。市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在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成立了主管局和试点单位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青岛市卫生技术评审委员会,上报了试点单位专业技术职务比例限额。整个试点工作分准备阶段、评审阶段、聘任阶段、总结阶段4个步骤进行。

独立自然科研机构经费收人表

单元:千元

类别

1985

1986

1987

收入总额

政府拨款

事业收入

其他

收入总额

政府拨款

业收入

其他

收入总额

政府拨款

业收入

其他

中央驻青科研机构

34272

28822

5450

0

34070

25950

6762

1358

35050

27008

5416

2626

省驻青科研机构

7982

5663

2319

0

7639

4639

2537

463

8715

4437

3449

829

市属独立科研机构

30633

6149

18849

5635

41786

4635

25836

11315

33302

5379

24751

3172

合计

72887

40634

26618

5635

83495

35224

35135

13136

77067

36824

33616

6627

3.科技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六五”期间,全市共承担各类计划项目6163项。按隶属关系分:国家计划1182项,占19.2%;省计划1335项,占21.7%;市计划2137项,占34.7%;县区及自定计划1509项,占24.4%。按类别分:科研3566项,占57.9%;中间试验279项,占4.5%;新产品2318项,占37.6%。

“六五”期间青岛市重点围绕轻纺新产品开发,解决“吃鱼难”等总是进行科技开发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技术成果。如涤纶、锦纶喷气变形丝工艺和品种研究,是我国纺织工艺的一项新成就,“甲基乙柳磷”农药是一种优良土壤杀虫剂,被列为国家取代“六六六”等杀虫剂和推广品种之一。胶州湾海洋环境实验,为今后扩大放流增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6年,全市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731项。按隶属关系分:国家计划345项,占19.9%;省计划374项,占21.6%;市计划526项,占30.4%;县区和自定计划486项,占28%。按类别分:科研843项,占48.7%;中间试验90项,占5.2%,新产品798项,占46.1%。承担国家级“星火计划”6项,总投资365万元,其中国家拨款31万元,银行贷款144万元,自筹190万元。市级“星火计划”4项,总投资75万元,其中市拨款14万元,自筹61万元。

1986年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的成果,标志着青岛市科技水平提高,对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大泽山葡萄增产技术开发”连续3年取得高产,亩产由500斤提高到1900斤。“2米光导纤维传像束”研制成功,为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聚氨酯橡塑跑道铺装技术开发”,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海岛综合技术开发的11个重点项目取得成效,在灵山岛建成育苗室1000平方米,投入复合人工礁30亩,试验苗圃5亩。全市建立了农业新技术开发基地,海珍品实验场等农村技术示范开发基地。建立了5个“星火计划”人才培训基地并列入了省培训计划,经费2.7万元,培训各类专业人才7500余人次。

1983年至1985年,全市科技计划经费投入额为5907.3万元,其中上级拨款3665万元,企业自筹2242.3万元。1986年全市科技计划经费投入额为539万元,其中上级拨款3425万元,企业自筹1974万元。1987年全市科技计划经费投入额为6174.9万元,其中上级拨款4461.5万元,企业自筹1713.4万元。科技计划投入额呈逐年增加趋势。

1981?1987年全市科技计划安排

年度

项目总数

项目来源

项目分类

国家计划

省计划

市计划

县区计划

自定计划

科研

中间试验

新产品

1981

908

154

182

479

93

-

456

22

430

1982

1021

194

290

264

114

159

592

19

410

1983

1278

239

280

43*1

230

95

798

20

460

1984

1429

300

302

413

157

257

927

105

397

1985

1527

295

281

547

105

299

793

113

621

合计

6163

1182

1335

2137

699

810

3566

279

2318

1986

1731

345

374

526

83

403

843

90

798

1987

1695

463

117

651

181

283

838

154

703

1983?1987年科技计划经费投入额

年度

科技经费(万元)

备         注

合计

上级拨款

企业自筹

1983

516.6

448.1

68.5

“六五”前两年未做统计

1984

2154.1

1349.7

804.4

-

1985

3236.6

1867.2

1369.4

-

1986

5907.3

3665

2242.3

-

1987

5399

3425

1974

-

合计

6174.9

4461.5

1713.4

-

 

1981?1987年全市科技成果统计表

年度

成果总数

技术水平

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国内首创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省内首创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其他

1981

399

-

91

-

-

1982

451

4

108

-

-

1983

530

0

102

-

-

1984

507

12

64

-

-

1985

552

18

79

-

-

三五期间合计

2439

34

444

726

1235

1986

577

42

250

163

122

1987

579

54

326

132

67

 

1981?1987年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表

单位:万元/万美元

年度

推广应用总数

推广应用率(%)

经济效益

备注

新增产值

新增税利

创汇(万美元)

节汇(万美元)

1981

240

60.2

-

-

-

-

经济效益均系当年数

1982

221

49

6000

1000

-

-

推广应用亦指当年实施数

1983

333

62.8

11000

1200

-

-

-

1984

151

29.8

7538.1

1409.7

-

-

-

1985

385

69.7

24974

4535

-

-

-

六五期间合计

1330

54.5

19512.1

8144.7

782

2462

-

1986

404

80.5

56000

6162

220

1420

-

1987

486

84

63000

18827

140

1360

-

4.科技成果水平提高,效益明显。“六五”期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439项,其中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34项,国内首创或在到国内先进水平的444项,分别占成果总数的1.4%和18.2%。共有680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奖励,其中国家发明奖6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61项、三等奖131项)、市科技进步奖451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118项、三等奖306项)。

“六五”期间共有1483项科技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占成果总数的60.8%。据对获奖的433项科技成果的调查,5年累计取得经济效益达10亿元以上,节汇2462万美元。5年科技投资效益比为1:46.69。这些获奖成果有3个特点:1.经济效益比较显着。如“涤棉深色印花工艺”,创产值1398万元;“兔毛混纺纱”创汇150万美元。2.成果涉及面广,适应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果中新产品占30.6%,新设计占18.6%,新设备占19.1%,新工艺占16.9%,新材料占9.7%,生物新品种占5.1%。3.技术水平较高。如“平板硫化机”全部彩国产液压电气元件,使用微机自动控制;纺织用的WSC型色差仪,填补了国内空白;平度县棉花地膜大面积覆盖技术应用,居国内领先水平。

1986年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77项,其中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2项,比“六五”期间的总和还多;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50项。成果中有464项得到了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率达80.4%。年新增产值5.6亿元,税利6162万元,节汇创汇1640万美元。1986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4项)、市科技进步奖99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67项)。在第14届日内瓦世界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上,青岛医学院曲魁遵教授的“酒渣鼻防治技术及肤螨灵霜”获银牌奖,这是青岛市科技成果首次在国际展览中获奖。

 

1981-1987年科技成果获奖情况

年份

国际展览奖

国家发明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科学进步奖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1981

-

-

-

4

-

-

53

44

1982

-

-

-

1

-

-

48

67

1983

-

-

-

1

-

-

40

100

1984

-

-

-

-

-

-

30

115

1985

-

-

-

-

-

22

30

125

六五期间合计

-

-

-

6

-

22

201

451

1986

-

1

-

-

-

-

38

99

1987

2

2

-

2

4

10

45

100.

 

青岛市科技情报成果奖统计表

年度

总计

市科技情报成果奖

省科技情报成采奖

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全国少年创作奖

合计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合计

一等奖

二等奖

声像二等奖

声像三等奖

1982

23

23

-

9

14

-

-

-

-

-

-

-

1983

22

22

-

11

11

-

-

-

-

-

-

-

1984

25

25

2

7

16

-

-

-

-

-

-

-

1985

28

24

1

7

16

-

-

-

-

-

4

-

六五期间合计

98

94

3

34

57

-

-

-

-

-

4

-

1986

40

28

1

9

18

10

2

7

-

-

1

1

1987

24

22

6

16

2

-

-

1

1

-

-

5.专利、科技情报、软科学和科技外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经市政府批准,于1985年6月1日成立了以执法和管理为其主要职能的“青岛市专利管理处”和“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一个机构两个牌子。事业编制15人,承担全市的专利代理、专利咨询和专利文献服务,归市科委领导。

市专利领导中心有专职代理人6名(其中保留代理人资格1人)、兼职代理人40名,形成了机械、电子、化工等多种专业的专利代理人队伍。此外,中央驻青单位、高等院校有10于名专利代理人在各自的机构内工作。《专法》实施以来,青岛市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1985年为66件,1986年为200件,1987年为255件,3年合计521件。经中国专利局审查给以公开、公告个审定公告的269件。经审查合格授予专利权的112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型专利104件,外观设计专利7件。

全市科技情报机构和科技情报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80年,全市科技情报机构有40个,情报网站19个,专兼职科技情报工作人员478人。的1985年,科技情报机构发展的216个,专兼职情报人员1306人。

1982年以来,全市共有162项优秀科技情报成果分别获得省、市科技情报部门的奖励。有41名科技情报人员分别受到国家、省市科技情报部门的表彰和奖励。软科学的研究围绕城市交通、振兴轻纺、领导机关办公自动化等经济、社会发展拯待解决的问题,列入市科技发展计划课题12项,其中青岛市领导机关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优化方案研究,青岛市外事、经贸等部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已初步形成报告,部分成果已被有关部门采纳。全市科技外事活动进一步发展。国务院引进国外智力办公批准青岛市引进国外人才项目14项,连同1986年结转的共22项,资助人民币170400元,外汇额度28400美元,批准工商企业科技人员对口出国实习培训计划13项14人。

(司贾春  王群)

【1987年科技大新闻】市科委、市科协和青岛日报联合评出青岛市1987年科技10大新闻:

1.国家科委授予青岛印染厂杨吉禄、青岛橡胶二厂贺学圣“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1987年4月下旬,山东海洋学院管华诗副教授及其他科技人员发明研制的新药藻酸双脂钠,获得第15届国际新发明展览会的金牌。此后,我市又有3项科技成果在国际上获奖,有两项获国家发明奖。

3.10月10日青岛日报开展《怎样看待工程师韩建出走》大讨论。

4.“极地号”调查船赴南极考察胜利返回青岛港。

5.中国船舶总公司725研究所青岛站与黄岛电厂联合研究成功“滨海电厂冷却保护防腐技术。

6.市郊涌现出400个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

7.青岛太平洋新技术研究所所长丁存义被列为全国民办科技事业家15个佼佼者之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8.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与胶南县人民政府联合开发斋堂岛和琅琊湾海域。

9.我市5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组织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支援乡镇企业的试行规定》。

10.青岛星期日工程师协会于12月6日成立。

【科技体制改革】技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增强了科技发展的活力。

1.科技拨款制度改革。科技3项费用由无偿使用改为有偿使用和部分有偿使用,建立了科技开发基金。1987年科技合同已全部实行有偿制,当年回收科技3项费49.8万元,占3项费用总数的38.2%。全市已积累科技开发基金75万元。在上级部门和银行的支持下,1987年首次使用贷款用于科技开发,已落实科技贷款1010万元、“电子振兴”贷款340万元、“星火计划”贷款252万元,增加了科研经费的投入额。市属科研机构中,已有17个单位实现了经济自主;属于技术开发型的10个单位,已有7个单位核减了事业费,1987年核减事业费48.2万元,科技事业费的划转工作也有了一定进展。

2.放活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管理政策的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一是市科委会同人事局等单位联合制定了《关于组织与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支援乡镇企业的试行规定》,并已颁布实施。二是进行了科研机构的试点工作,确定了4个单位为不同类型的试点单位。市橡胶研究所作为进入企业集团的试点单位,于7月份进入了“黄海轮胎”集团。在他们的示范和启发下,8月份市电子研究所进入了“浪潮”信息产业集团,为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开拓了一条路子。科研先导型企业的试点单位市农业科研所与日本麒麟啤酒公司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十字花科蔬菜育种加工技术,年内已签订了初步意向。作为行业技术开发中心试点单位的市食品研究所和市化工研究所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强横向联系和协作,食品研究所与全国24个省市的280多个县市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网,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厂家52个,其中24个具有分厂的性质;市化工所开发了多种助剂,在全国橡胶叫、纺织等行业得到了应用。试点单位对我市科研机构的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市属24个技术开发型的科研机构,已与94个企业建立了82个科研生产联合组织。科研机构内部共有课题组255个,比1986年增加6.7%,取得科技成果422项,承担技术咨询、服务和成果转让项目4350项,分别比1986年增长了78.9%和78%,技术性收入达1300多万元。三是本着兼顾流入单位、流出单位和流动人员三者有益的原则,有组织地放宽放活科技人员管理里改革。全市已有3000多名科技人员到乡镇和中小企业服务。对于前几年人才流动中出现的遗留问题,在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做了妥善解决,如工程师韩建已有单位除名改为调动处理。经调查摸底全市,有64%的科技人员愿去乡镇企业工作,有28.4%愿去中小企业工作,四是下放集体和个体民办科研所的管理权限。支持和鼓励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科研所,全市民办科研机构由1986年的4个发展到15个,人员由1986年的25人发展到172人。

3.支撑改革、专业职务评聘工作进行顺利。根据国家和山东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和部署,在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1987年组建了各级职称改革工作机构和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评审组织。5月处,全市完成了“待批”、“待授”职称人员的审查确认工作,共确认中级职称461人,初级职称1513人。全民事业单位职称改革工作在1699个单位开展,共涉及19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24947名专业技术人员。在青岛第五人民医院先行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做出了《关于1987年全市事业单位职称改革工作计划方案》,并顺利实施。至1987年底全市推荐上报高级技术职务1526人,中级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多数系列也基本完成,19个系列的初级技术职务多数单位已经或正在组织评审。中小学职称改革工作下半年开始在35个单位进行第一批试点,涉及中小学教师2177人,已进行高级技术职务的推荐;第二批试点涉及中小学教师46725人,已经进行了考核评议工作,逐级呈报了比例限额。

4.技术市场日趋活跃,加速了科技成果商品化的进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1987年签定技术合同3100多份,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达1200多万元。技术市场形成了5个特点:一是技术交易的形式从非常设的大规模的,发展成为经常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广泛的技术交易和技术交流。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由500多个技术贸易经营机构组成的技术市场网络。二是为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出口创汇服务,成效显着。年内组织科研单位、科技人员解决了即墨制锁厂产品表面发霉和平度县大理石薄板厂产品的漏水问题,为这两家企业产品出口创汇攻下难关,经济效益近百万元。三是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原材料国产化作出了成绩,如为青岛电视机厂提供“po系列多功能填充母料”代替进口原料,每年可节省费用600于万元。四是立足青岛市资源优势,开发高技术产业。年内已于深圳签定合同,成立“深(圳)平(度)石墨开发公司”,开发高级炭石墨制品出口创汇,年创汇可达1。3亿美元。五是借助和引进外地的新技术,为发展我市经济服务。至1987年,青岛市已于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大城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科技计划实施】1987年,全市安排和承担科技计划1695项。按项目来源分,国家计划463项,省计划117项,市计划651项,县(区)计470化181项。按类分,科研项目838项,中间实验154项,新产品试制703项。科技经费总投入6174.9万元,其中上级拨款4461.5万元,企业自筹1713.4万元。总数中,国家各部门占27.3%,省占10.4%,市占38.4%,县、区占10.6%,中央、省驻青单位自定的223项,占13.1%,在市科委安排的214项计划中,轻工、纺织、海洋及其配套的技术项目有89项,占市计划的41.55,经费投入占62.5%。

1.重点攻坚计划。19887年确定的10项科技攻关项目完成9项,其中已签定4项:“海滨电厂冷却防腐技术开发”取得了成功,采用牺牲阳极式外加电力保护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海水冷却设备的腐蚀,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仅减少停台检修时间、多发电力一项,年创产值超过1亿元。“五溴二苯醚液体阻燃剂技术开发”合成工艺简单,回收率高,能与某些合成材料均匀混合,解决了一般固体阻燃剂在添加过程中与树脂相溶性差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达到了日本同类产品的性能。“机关办公自动化软件技术开发”完成了办公过程中的文件收、发、传阅,档案管理、辅助办公等软件,共有12个系统。该系统功能完善,可显着提高办公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气流纺纱粗厚织物技术开发”,已试制出什色粗布、什色直贡缎、巴拿马呢3个品种,经高控特殊弹性整理,具有防缩防绉、富有弹性、厚实挺括的特点,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2.星火计划。1987年我市累计承担国家级“星火计划”7项,总投资463万元,安排市级“星火计划”8项,总投资691万元,已完成6项,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莱西县制药厂的“活性干酵母技术开发”,主要质量指标超过部颁标准,居国内先进水平。这个项目的投产不仅为莱西县制药厂增加了效益,而且将促进全县食品工业的发展。市级“星火计划”已完成五项,其中“对虾养殖低产变中产家户开发”效果明显,通过2000亩水面养殖,亩产由原来的33斤达到134斤,提高产量3倍多,创产值210万元,净利润86万元。“海湾扇贝筏式养殖技术开发”,亩产达到5254斤,创产值488万元,净利润318万元。年内还结合“星火计划”的实施,为农村培训各类专业人员和实用技术操作人员23000多人次,增强了农村科技进展的“造血功能”。“星火计划”的实施增强了我市的技术辐射能力,促进了乡镇村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3.较高层次的技术开发和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有新的发展势头。1987年青岛市11个单位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公关项目和课题28项,其中机械设备方面3项、仪器仪表方面3项、化工方面4项、海洋水产方面16项、食品方面1项、中药材及临床方面1项。1987年承担的项目中,卫星遥感测报技术、光导纤维、光栅数显技术、生物酶应用技术、微机应用技术和新材料(增调剂、分散剂、呈色剂、阻燃剂等)属水平较高的新兴技术开发。年内研制成功2米光导纤维、应用工业窥镜,再此基础上开始研制4米光导纤维,可为光栅数显、数控机床提供配套技术,为机床设备出口创汇创造条件。

4.胶州湾资源研究开发保护实验区工作进入全面开发阶段。1987年在青岛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保护委员会的领导下,划定了胶州湾实验区的范围,制定了实验区的规划,并报国务院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本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系列开发的原则,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已确定胶州湾实验区科研攻关和生产开发课题17个,其中科研攻关课题9个,各有关单位在胶州湾实验区安排62个项目,总投资536万元。该项工作得到国务院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支持,已拨款100万元。

5.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里岔黑猪良种选育提高技术”研究项目已建立一个原种厂,两个二级繁育场,进行了里岔黑猪繁育性能等9个课题的研究实验,为明年进一步扩大繁育规模创造了条件。具有形体大、生长发育快、耐粗等特点的食草类畜牧良种“小尾寒羊”已在胶南、黄岛引进成功。“水貂繁育技术”,在发挥杂交优势,严防近亲酱和病害防疫方面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黄岛区的良种化程度已达90%以上,产仔成活率比1986年提高70%。崂山县将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立体栽培3种技术并用。草莓、黄瓜提前上市1至2个月。塑料大棚每亩折合收入万元以上。胶南县的10万亩“杂交玉米综合丰产技术开发”,平均亩产1060斤,增产玉米2249万斤。莱西县的万亩“旱薄地小麦增产技术开发”,亩产由310斤增加到653斤,增长了1.1倍,每亩增加收入102元。

【科技成果】1987年,全市取得科技成果579项,其中重要成果300项,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40项、属国内首创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300项、属省内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150项,以上3类合计490项。1987年的成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获奖的项目多。有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项、四等奖1项;山东省1987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三等奖32项;有4项发明在国际上获奖,“BD型全密封耐蚀泵”获第十五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银牌奖,新药“藻酸双酯钠”获萨格勒布第十五届国际博览会金牌奖,“袖珍型除颤起搏心电图多用心脏急救仪”和“LFY-22B自动硬挺度试验仪”分获第三十六届万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银牌奖;还有4项发明在全国第三届发明展览会获金牌1项、铜牌奖3项。二是技术引进的中国产化程度和标准化、系列化工作有了提高,引进消化吸收技术首次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如“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引进技术消化吸收、“37CD445QDX型彩色电视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135照相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三是科技成果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应用。1987年共有404项科技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比1986年增加了25.9%,年新增产值5.8亿元,利税1亿多元。如“酰胺变性淀粉技术”具有渗透性好,粘度低,稳定性好,浆膜柔韧光滑、易退浆等特点,可降低浆料成本20%以上,被省纺织厅列为全省的推广应用项目。四是小企业通过横向联合提高了科技开发能力。如青岛橡胶机械厂是个200人左右的小厂,该厂与天津大学联合攻关,完成了“四瓦轮成型机头优化设计”项目,使产品寿命成倍提高,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青岛变压器厂(县属企业)利用沈阳普压器研究所的技术,研制成功了国家推广的第二代节能产品S9-100\10电力变压器,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司贾春  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