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事业发展概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岛的气象事业迅速发展。“六五”期间,在“积极推进气象科技现代化,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准确及时地为四化建设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的经济效益”的方针指导下,全市加强气象业务建设,开始向管理要质量、要速度,使各项气象业务显着提高,质量稳步上升。在山东省1980年、1981年、1982年开展的降水天气预报竞赛中,青岛连续3年蝉联全省第一名。在1981年至1983年期间,青岛市气象局组织了全市气象台、站参加由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下达的“国际台风业务试验”活动。3年来,共承担了10个国际编号台风的高空、地面加密观测、发报和编制报表等任务,因成绩突出,受到国家气象局的奖励。1985年第九号台风在青岛市登陆,青岛各级气象部门主动、准确、及时地做到监测、预报和服务工作,从而被山东省气象局授予“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一等奖”,还有3个单位被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抢险救灾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 “六五”期间,青岛市还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开展了青岛地区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始于1980年。市气象局道德统一组织力量在即墨县进行试点,然后相继在胶县、平度、莱西、胶南、黄岛、崂山县(区)展开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县(区)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于1985年基本结束。在县(区)的农业气候区划中,均采用本县(区)自设立气象机构以来的约30年的历史气象资料及新设站点的实测数据,并深入全县调查、走访,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进行科学有据的气候区划,找出主要农作物的气象指标及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建议。多数县在气候区划中,还对该县独特的作物优势进行了专题气候分析,如胶县的玉米间作、胶南的花生适播期、崂山的蔬菜等。县(区)农业气候区划成果,均经青岛市农业区划办公室评审验收。即墨县因气候区划工作突出,被国家气象局授予“农业气候区划先进集体”,胶南、莱西的气候区划,分别被山东省农业区划办公室评为全省科技成果二、三等奖。 1986年,青岛市在各县农业气候区划完成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全市农业区划工作。青岛市的农业气候区划,基本是将各县(区)的农业气候区划成果进行系统的加工、汇总,最后浓缩而成的。计有2.5万字的《青岛市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报告》,已经省级验收通过,受到省农业区划办公室和有关专家的肯定,并被选编入《青岛市综合农业区划》。 1986年,青岛的地面气象的观测、编码、发报业务,已正式启用PC-1500电算机处理;气象警报器及其发射系统,完成安装调试,并开始使用;同时还将国际、国内的气象实时资料,向驻青海军和航空兵部队、海洋环境预报区台、民航专业气象台等单位实施转报。全市各气象台站的气象监测、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科研服务等各项业务质量水平显着提高。青岛气象服务主要对象青岛港务局和青岛粮食局,均未因气象服务不同发生货损。1986年,青岛的专业气象服务已开始走向国际,为英国克拉夫石油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青岛外海钻探石油,提供现场气象保障。 1987年,青岛市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购进新型微电算机5台;天气预报、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均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提高了功效,减少了错情;引进开发了卫星去图分层彩显、在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等10多项软件,为实现预报客观化、定量化、自动化奠定了基础;气象通讯开通了青岛─济南双功有线报路,增设全市气象部门的高频无线电话通讯网络,实现了气象部门与生产单位之间、市气象台与各县(市)气象站之间的高效通讯,加快了气象科学住处的迅速传递 1987年,全市加强了以对气象业务人员的培训。全年培训气象业务人员23员,在职大学进修。15人,占全市气象系统职工总数的23%。市气象局还与青岛天文气象学会联合举办了“埃尔尼诺”、“非线性大气动力系统”、“长期天气数值预报”等研讨会、讲习班,有近百人参加了学习。 1987年,加强了气象科技队伍的自身建设。全市各级气象台均已实现目标管理。市气象局与各气象台站、各气象台站与各业务组室、各业务组室与气象工作人员,都已分别签订了“业务目标合同书”,使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调动了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年内,还进行了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制定了人员定编员方案。至1987年底,青岛市气象机构有:青岛气象台、青岛市海洋气象科学研究所和崂山、胶州、即墨、莱西、平度、胶南县(市)气象站。全市有气象科技人员168名,其中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43名。 1987年,全市气象科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市海洋气象科研所年内承担并完成了国家气象局和山东省气象局下达的5个“短、平、快”气象科研课题:1.“青岛汛期大─暴雨天气预报专家系统”;2.“北上台风和经预报”;3.“春季偏北大风预报方法”;4.“黄海海雾天气预报方法”;5.“对虾养殖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已通过省级鉴定,该项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已被国家气象局选定为“全国气象科技短、平、快计划推广项目”。另外,“黄海海雾天气预报方法”的研究成果,省级评审结论是:“物理意义明确,方法简便实用,历史拟合率较高,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青岛市气象局还就“青岛大气边界层污染气象特征的研究”及“远洋气象导航”等影响大的课题,做了大量的调研、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 1987年,全市还进一步开展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做到按国家和省市的规定及时、准确地观测、发报,定期编印各类农业气象情报,适时发布农业气象预报。全年,青岛市气象局共编印、发布各类农业气象预报55期,计1650余份,为省、市、县党、政领导及农业生产指挥部门,提供了可行的农业气象科技依据,受到有关部门的欢迎。 【天气预报与气象服务】1987年,青岛市气象部门把灾害性天气预报作为工作的重点。全市各气象台站实现了“全年灾害性天气一次不漏,全部预报出来”的要求,青岛市在全省组织的天气预报检查评比中名列榜首。对“8707”号台风(青岛瞬间最大风速11级),市气象台提前72小时发布了“台风消息”,24小时前又发布了“台风警报”。对11月26的入冬来的第一次强寒潮天气(风力达9级,气温降至零下7℃),全市各气象台站,均提前72小时或48小时发布了“大风降温警报”,为各行各业防风防冻赢得了时间。崂山县气象站在此次强寒潮天气之前主动向县政府等部门建议:抢收大白菜,加固温室大棚,全县抢收10300余亩大白菜,加固了4000多个温室塑料大棚,避免经济损失240多万元。 1987年,青岛市气象局和天文气象学会于3月5日至6日联合举行了“1987年青岛地区天气趋势预测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市和邻近地市有关部门的34位气象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依据大气环流形势、埃尔尼诺现象、太阳黑子活动、历史资料,运用多种方法,做出了“今年青岛地区仍属旱年,总降水量少于常年”的预测结论,向市党、政机关进行了汇报,提出要充分做好抗旱准备的建议,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在全市防汛会议上,市有关部门采纳了市气象局提出的“水库应保留2000万立方米水,切不可在汛期前放掉”的意见,仅此1项,经济效益达400万元。1987年,青岛市降水仅为511.4毫米,较常年值少25%,证明全年天气趋势预测的结论是正确的。 青岛市的专业气象服务,1987年有了很大进展。全市全年专业服务产生的效益达3000多万元,气象部门经济收入31.2万元,其中市气象局10.1万元。崂山气象站此项工作名列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茅,该站1987年专业气象服务收入17万元,他们签定专业气象服务合同134项;设置132台气象警报器,遍及全县各大厂矿企业和重要港口乡镇。《中国气象》专文予以报道,编者按指出:“崂山气象站的专业服务富有生气,可称得上全国的佼佼者。”1987年,山东气象局授予青岛市气象局“专业气象服务特优单位”称号。 为把气象预报与服务工作做更好,青岛市气象局在10月、11月间,组织了全市首次气象预报服务社会抽样调查活动,向全市各阶层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发放了14800份气象服务调查表,广泛征询群众对服务的意见、要求和建议,调查回收率达80%。从电子计算机汇总的调查结果看出:青岛市89%的群众每天都在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81%的群众对青岛的天气预报基本满意。 【基本气候特征】1987年青岛市全年平均气温为12.3℃,较历年平均值高0.2℃。1987年,以1月、2月和9月、10月的气温较常年偏高;3月至7月的气温较常年偏低,尤以4月最为突出,较常年低1.5℃。 1987年青岛市全年降水量为511.4毫米,较历年平均值少175.9毫米,仅为常年雨量的75%。 1987年青岛全年的日照时数为2642.8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多157.8小时。全年蒸发量为1287.6毫米,较常年为少。 1987年青岛市的重要天气日数为:大风日65天、雾日79天、雨日86天、雪日16天、霜日45天、雷暴日13天、烟幕日136天。 1987年,青岛气候的基本特点是:冬暖降雪多、春冷光照强、夏凉雨水省、秋温旱相连;全年雨量低于常年,干旱现象颇为严重,灾情虽有影响,颇小,纵观和业尚属平年。 1987年青岛气象要素分布统计表 要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平均气压(mb) | 1018.3 | 1015.8 | 1011.1 | 1007.7 | lOO4.0 | 999.5 | 999.4 | 997.4 | 1006.6 | 1011.3 | 1015.7 | 1018.7 | 1008.4 | 平均气温(C) | -0.2 | 1.0 | 4.1 | 8.8 | 15.0 | 19.6 | 23.6 | 25.3 | 21.5 | 16.9 | 8.7 | 3.0 | 12.3 | 降水量(mm) | 29.1 | 22.8 | 35 | 45.7 | 38.5 | 82.6 | 70.7 | 47.9 | 74.2 | 69.7 | 26.7 | 0.0 | 511.4 | 相对湿度(%) | 72 | 63 | 63 | 75 | 76 | 80 | 88 | 86 | 70 | 73 | 69 | 62 | 73 | 蒸发量(mm) | 45.9 | 67.4 | 96.3 | 116.9 | 155.7 | 161.4 | 112.6 | 133.0 | 158.3 | 104.6 | 75.1 | 60.4 | 1287.6 | 平均风速(m/s) | 5.2 | 6.2 | 5.8 | 6.9 | 5.9 | 5.7 | 5.1 | 4.6 | 5.8 | 5.7 | 6.6 | 5.5 | 5.8 | 最多风向 | NNW | N | SSE | SSE | SSE | SSE | SSE | SSE | S | SSE | N | NW | SSE | 大风日数 | 5 | 9 | 7 | 8 | 5 | 4 | 2 | 3 | 5 | 3 | 9 | 5 | 65 | 雾日数 | 5 | 4 | 1 | 11 | 10 | 12 | 19 | 5 | 2 | 1 | 3 | 6 | 79 | 雨日数 | 4 | 4 | 6 | 9 | 8 | 9 | 19 | 9 | 5 | 7 | 5 | 1 | 86 | 烟幕日数 | 22 | IS | 16 | 4 | 5 | 3 | 4 | 6 | 9 | 8 | H | 27 | 136 |
【重要天气事件】1987年,青岛地区所发生的重要天气事件有: 1.元旦逢瑞雪。1987年1月1日,青岛市喜降瑞雪。这是继1986年12月17日、18日和12月26日接连降的第三次大雪,雪量多达35.3毫米。1987年元旦,青岛积雪深度达20厘米,是建国以来最大积雪次数之一。 2.奇暖春雷早。1987年2月第二候(6至10日)期间,由于受大气环流较强暖气团东移的影响,青岛的天气晴好,光照充足,气温显着升高。此间青岛的常年平均气温仍为零度以下,但是1987年的平均气温却上升至7.7℃。由于温度奇暖,因而导致了2月10日青岛当年的第一声春雷,成为青岛近56年来最早的一声春雷。 3.春夏秋连旱。1987年,青岛地区因降雨较少,旱象较为普遍,而且持继时间又长,春、夏、秋三季皆有干旱。春季的月中旬至5月上旬近30天里,全市平均仅温雨29.2毫米,只有常年的一半。所以,全市6个县(市)的66万亩农田轻旱,40万亩重旱,影响小麦生长;夏季的6月至8月,因雨量不足,全市又有240万亩农作物受旱,重旱占1\6;秋季的9月中旬至10月旬,全市几乎无降水,严重影响了青岛农业生产的秋收秋种。 4.冰雹灾害频。1987年,青岛地区曾于5月23日、7月9日、7月10日、8月9日、8月14日先后在平度、胶南、即墨、崂山等出现冰雹天气,雹径大者达7厘米,个别地段积雹深度达20厘米。降雹时多伴有狂风和阵雨。几次冰雹,使93个村庄的16.3万亩农作物遭灾,倒房120余间,毁树2300多棵。 5.龙卷风袭三县。1987年7月10日和8月15日,青岛的平度、即墨和莱西3个县的8个乡镇,遭受龙卷风袭击。风毁房屋2700多间,使2万亩农作物受损,并有6人因龙卷风而受伤。 6.台风扰青岛。1987年的第七号台风于7月28日至29日逼近青岛100公里的海面上,市区出现瞬间11级大风,海上风力达8至10级;崂山突降暴雨,使龙潭瀑的洪暴发,造成480余名游客被围困山中。在部队战士的支援下,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除1人身亡外,其余全部脱险。 7.首次寒潮例。1987年11月26日至12月2日,首次2强烈寒潮天气袭击青岛地区。这是入冬以来青岛第一次出现的强寒潮灾害性天气,气温突降至零下5至7℃,风力增强至8到9级,使全市各县(市、区)未收获的大白菜、萝卜绝大部分被冻坏而霉烂,造成青岛的冬菜奇缺,价格猛涨。 (王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