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综述
青岛市情网 
  

【农业发展概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岛市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198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3.2亿元,比1980年增长64%,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76.1%变为1985年的67.63%;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之比由1980年的78.6:24.4变为1985年的6:26.4.在粮田面积调减54.9万亩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由1980年的216.2万吨增长到1985年的233.1万吨,农村人均占有粮食由454.5公斤增长到500公斤,粮食亩产由396公斤提高到1985年的474.5公斤.棉花总产站1985年为19335吨,比1980年减少1.5%,花生总产量1985年达到47.53万吨,比1980年增长1.96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6万亩,比1980年减少7.5万亩,总产量达到120.15万吨,比1980年增长8.02%,1985年,全市林地面积169.61万亩,比1980年增加20.26万亩,林木覆盖率由1980年的11.2%增长到1985年的12.1%,果园面积由1980年的35.4万亩增长到1985年的71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20.05万吨,比1980年增长1.45倍,1985年,全市浅海滩涂养殖面积达到14.85万亩,比1980年增长1.74倍;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73万吨(含山东省渔业公司),比1980年增长21.47%.1985年,全市生猪存养量达到169.2万头,出栏167.99万头,分别比1980年减少18.8万头和增加37.44万头;大牲畜存养23.71万头,比1980年增加1.06万头。家禽存养1396.3万只,比1980年增长139.79%,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1.93万吨、5.42万吨和2.%万吨,比1980年分别增长52.94%、152.1%和77.25%。

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1985年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20座,小型水库428座,塘坝3192个,总库容达到14.24亿立方米;修建机电排灌站1抑3处,配套机电井4.29万眼1985年全市实际灌溉面积263.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7%。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3489台,小型拖拉机19608台,农用汽车2645辆,柴油机46094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74.5万千瓦,比1980年增长57.9%,农业用电量达到4.15亿千瓦小时,比1980年增长1.14倍,5185个村通上电,占总村数的85.4%,比1980年增长9.43%。1985年农民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209元提高到567元;农民储蓄达68644万元,人均147.25元,比1980年分别增长4.22倍和4.33倍,

198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4.18亿元,比1985年增长4.26%.粮食平均亩产达到532公斤,总产量达到255.56万吨,分别比1985年增长12.12%和9.63%,农村人均占有粮食达531公斤,比1985年增长6.2%,棉花总产量为13880吨,比1985年减少5455吨。花生总产量达到44.27万吨,比1985年减少3.26万吨。蔬菜面积达53.9万亩,总产量为143.54万吨,分别比1985年增加3.3万亩和23.39万吨。林地面积179.2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5.5%,分别比1985年增长5.69%和3.4个百分点。果园面积达到85.9万亩,果品总产量为20.74万吨,分别比1抑5年增长20.99%和3.4%,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4.39万吨,比1985年增长13%.生猪存养量为140.91万头,出栏为163.68万头,分别比1985年减少28.26万头和4.31万头,大牲畜存养量为26.14万头,比1985年增加2.43万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1.63万吨、5.14万吨和3.1万吨。农田实际灌溉面积达到30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7%,比1985年增长16.69%。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3811台,小型拖拉机26201台,农用汽车3192辆,柴油机50806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2万千瓦,比1985年增长10.03%,5453个村通上电,占总村数的89.7%。农业用电量达到5.56亿千瓦小时,比1985年增长33.9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47元,比1985年增长14.11%.农民储蓄达到96187万元,人均199.93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40.1%和35.8%。

1987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94.98亿元(当年现行价),比1986年增长40.5%,农业总产值25.16亿元(1980年不变价),比1986年增长4%;农村经济总收入66.62亿元(现行价格),比1986年增长24.1%,其中农业总收入46.58亿元,占总收入的87%,比1986年增长24.1%。

1987年粮食生产战胜了严重干旱、冰苞等自然灾害,在粮田面积减少5.48万亩的情况下,仍然夺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266.77万吨,比1986年增长4.3%,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平均亩产量达561公斤,比1986年增加29公斤,农村人均占有粮食达到530公斤.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之比由年的73.6*26.4变为73.3:26.7,粮食作物产值达到7.8亿元,比1986年增长0.54%,经济作物产品产值达4.8亿元(1980年不变价格),比1986年增长5.6%.林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24%。全市果树面积3年增加1倍多,1987年达到89.11万亩,比1986年增长3.6%,果品生产总量达到22.1万吨。全市实有林地面积186.47万亩,育苗1.9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17%以上。当年造林7.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94万立方米,比1986年增长6.6%.1987年全市大牲畜存养量达到31.04万头,比1986年增长15%1生猪存养119.08万头,比1986年减少18.3%1家禽存养量达到1026.66万只,比1986年增长9%.1987年全市肉类总量达9.63万吨,比1986年减少2万多吨;禽蛋产量5.94万吨,比1986年增加O.79万吨。牛羊奶产量3.2万吨,比1986年增长3.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6.34万吨,比1986年增加1.95万吨,其中海洋捕捞14. 1万吨,增长9.2%;海水、滩涂养殖产量19182吨,增长38.9%1淡水养殖产量3408吨,增长72.2%。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28.66万亩,比1986年增加7540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5.60万亩,增长19^;滩涂养殖面积3.3万亩,减少25%;淡水养殖13.06万亩,减少全市海水、滩涂养殖的主要品种有虾、鱼、贝类、海带、石花菜、牡蛎等。青岛市1987年水利有效灌溉面积381.24万亩,比1986年减少19%;当年实灌面积247.05万亩,比1986年减少24.2%;工程当年供水总量达到57439万立方米,比1986年减少27.3%.农机总动力达到21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和农用汽车分别达到47058台和3923辆,比1986年分别增长了17.6%和0.29%,增强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扩大了机耕面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元,农民储:总额达10.2亿元。

(侯克胜  孟其)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青岛市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从1979年至1984年,全市农村突破“以粮为纲”的束缚,对种植业内部进行了调整,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19.46%上升到1984年的23%。

从1985年至1987年,全市农村按照中共中央1985年1号文件精神。本着“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要求,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使农村各业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是种植业内部结构340

初步优化,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由1978年的80.5:19.5变为1987年的73.3:26.7.并在粮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促进了粮食总产的稳定增长。二是3条“短腿”(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开始拉长。三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1987年达到22.4%,比1978年的17.7%增长了4.7个百分点。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值的比例关系日趋合理,1978年为78:3:10:4:5,到1987年已调整为67:2?16:9:6.三是大批乡村劳动力冲破在有限土地上耕作的传统,走向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1978年前,农村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91%,仅有9%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1987年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为62:29:9.二、三产业总产值已达57.   1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0.1%,比1978年增长了5.5倍,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1987年,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8.9万个,从业人员88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3.1倍和1.9倍,产值由1978年的5.6亿元发展到1987年的60.6亿元,比19量年增长9.9倍。五是外向型农业经济方兴未艾,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和外贸生产基地建设有了很大发展,1987年全市农村已形成粮油、对虾、貂皮、辣椒干等20多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5县1市出口商品收购额全部突破亿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1987年,全市农业出口创汇商品收购值达到1.5亿元,占农业商品总值的6%,主要创汇农产品有粮油、果、对虾、貂皮、鸡、兔、辣椒、蔬菜等。

【农村经济体制第二步改革】  青岛市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步改革,从1979年开始,农村逐步突破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政社分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户为基础的新体制,使农民长期积蓄的潜能得以发挥,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高涨。

在第一步改革成功的基础上,从1洲5年开始又以改革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并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为中心迸行了农村第二步改革.到1987年底已基本形成了农村商品经济的新格局。主要表现是:1.20多万农民进入流通领域。使全市合作流通组织达到3万多个,购销活动涉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年经营额达12亿元,个体运销队伍发展到8万人,机动车辆2万多部.2.新型市场网络遍布城乡。全市农贸市场达451处,比1978年增长40.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71.8亿元,比1978年增长3.38倍。一批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相继建立,如即墨县服装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达1.5亿元.3.农村商业、供销社进一步拓宽流通渠道,改善服务手段,增强了自身的活力,较好地发挥了组织货源,吞吐调剂,平抑物价的主渠道作用。4.改变了“以粮为纲”单一经营的旧格局,初步形成一个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多种产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农村商品经济新格局。个体私人企业大批涌现,1987年底农村个体工商户达76218户,私人企业8684处,资产总值8402万元,年总收入19972万元。农村劳动力结构也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987年全市已有近百万劳力离土从工经商。5.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体化发展。自1985年以来,青岛市每年举行一次城乡经济技术协作洽谈会,共达成协议1200多项,可形成年增产值17亿元的能力。1986年?1987年两年,市委、市政府从市内企业分两批共选调了321名技术管理骨干到乡镇挂职领办企业,这些挂职人员共帮助农村新上工业项目208个,引进人才108名,先进设备1175台,可增产值1.7亿元,目前,全市已有80%以上的乡镇企业与市区工业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各种经济联系,有67个乡镇企业加入了地区性企业集团。1987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70.5亿元,全市新增产值中,60%以上来自乡镇企业。

(孟其)

【农业区划工作】  青岛市、县两级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自1982年开始至1987年底结束。共完成各种调查统计数据2100多万个,写出各类调查报告和技术论文423篇。完成县级综合农业区划报告7份,市级综合农业区划报告1份,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利、水产、农业经济、农业机械、土壤、气候、乡镇企业等专业区划报告66份,绘制图件31种,1680件。初步摸清了全市土壤、气候、水资源、生物4大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分析了农业生产现状、特点和问题,提出了今后农业发展方向、目标和措施,合理地划分了农业区;同时完成了全市农业区划档案整理工作。为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指导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青岛市和即墨、胶南、莱西等3个县,应用农业系统工程的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从宏观控制和微观分析入手,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全市和3个县“七五”、“八五”、2000年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方案。同时,还在平度县进行了县级总体发展规划研究的试点工作。该课题涉及全县国民经济各个方面,收集整理5万多个数据,建立23个数学模型,提出了以总体功能最佳为目的、各业协调发展的结构系统,形成3整套总体发展优化方案和20多项专题报告。

在农业区划工作取得的成果中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农业区划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

(吴甲申)

【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为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扩大出口创汇能力,近年来青岛市建设了粮食、果品、畜牧、水产4大类共62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其中粮食基地县3处(平度、莱西、即墨县),商品粮基地县1处(平度县),优质果品育苗基地2处(平度、胶南县),小水果基地1处(崂山县)、优质果品基地1处(平度县):奶山羊基地4处(胶州市、胶南、BP墨、崂山县),瘦肉型猪基地县2处(胶州市、胶南县);禽蛋基地19处;肉牛、肉羊基地6处;奶牛基地7处;海珍品实验基地1处(市水产局):水貂皮出口基地1处(胶南县);棉花出口基地1处(平度县海淡水养殖基地10处;对虾出口基地2处(即墨、平度县);扇贝出口基地2处(胶南县)。1985年至1987年底共投资556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234万元,省投资316万元,市投资1860万元,县以下自筹资金1158万元。。

青岛市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中,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市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好规划、协调、检查、督促等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二是按照“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原则,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在资金、饲养和技术上给予扶持,并对一些农副产品采取了价格保护政策。三是建立生产服务体系,加强产销联系。在畜禽生产方面,已初步形成良种、饲料、防疫灭病3大服务体系;奶类项目基本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1抑7年仅肉、蛋、奶3大类副食品基地,生产猪肉3230万公斤,牛羊肉35万公斤,鲜蛋335万公斤,鲜奶939万公斤,全部收入约计1.3亿元。每年可向市区提供肥猪25万头,占市区消费总量的40%;鲜蛋300万公斤,占消费总量的20%;鲜奶940万公斤,为消费总量的1⑼%:牛羊肉20万公斤,占消费总量的25%。

(刘玉琪)

【庭院经济】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青岛市广大农民因地制宜,发挥传统技艺优势,充分利用庭院及房前屋后,大力发展各类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庭院经济。其特点是。开发覆盖面越来越大,开发的门路越来越广;2.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涌现出一批一村一个品种、一乡一个品种的较高层次的商品生产基地;3.适应对开放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庭院经济跨入出口创汇的行列。1987年8月,山东省第二次庭院经济经验交流会在崂山县召开。总结推广了该县的典型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农村庭院经济的开发。到1987年底,全市农村庭院经济开发户已达到44.3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37.2%,开发面积5.2万亩,庭院经济总收入9.8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14.7%,户均收入823元。

(单宝华)

【农业科技】  1987年,全市农业科技人员2783人,其中农技663人,畜牧兽医361人,水利407人,农机216人,水产370人,农业经济管理176人,林业288人,桑果237人,其他65人。从技术职称构成看,获高级职称的96人,中级职称的821人,初级职称的1764人,分别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5%、29.5%和63.4%,另外,通过考核晋升为农民技术员的有4969人。

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机构和市、县、乡、村四级技术推广网络,全市已有各类专业技术推广站1105处,市级农业科研所3处,试验(良种)场34处,农村科技协会509处,科技示范户64713个。各种类型的技术服务公司44处,技术咨询组织222处,1987年全市签订联产技术承包和技术指导合同的农业科技人员317人,作物面积分别达到4.6万亩和35.2万亩。

获得科技成果奖160项,其中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28项,市(厅)级奖129项.仅1987年全市农业获得科技成果奖29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4项,市(厅)级奖24项。

1987年青岛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1-全市粮、棉、油新品种覆盖率已达93%以上;苹果红富士、新红星等良种面积达到36万亩,约占果树总面积的42%;海湾扇贝养殖面积达到679亩,单产达到2.58吨;良种蛋鸡星杂579号、星杂288号等饲养量达到300余万只,约占蛋鸡饲养量的1/3。2。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达到80.7万亩,其中花生52万亩,占全省覆膜花生的30%,比露地栽培平均亩增产75?85公斤,仅此1项全市可增产花生2000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5000万元以上。3.旱薄低产田开发面积105万亩,单产达到238公斤,比1986年亩增100多公斤。4.配方施肥125万亩,分别比1986年增加36%和30%,平均亩增小麦50公斤,增产25%'右。5。全市推广软管灌既100万,比1986年增加25%。此项技术七渠灌节水30?40%,节能30%以上,缩短灌溉时间1/3,提高土地利用率1?2%。6.海湾扇贝育苗技术在100立方米水体中两茬出池苗7.28亿粒,居全国先进水平。7.化学除草推广面积达到120.4万亩,比1986年增加30%。

1987年青岛市还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全市有农业技术学校7所,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学校青岛会计分校的学员分别达到4100人和11000人。全市农业系统共办培训班1614期,参加人员222万人次;广播讲座1660期,参加人员63.8万人次1召开现场会1510期,参加人员12.8万人次;印发各种科技资料45.1万份。

(吴甲申)

【农村能源】  近年来青岛市农村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节约能源及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截止1987年底,全市农村已改省柴节煤灶101.65万户,占总户数的86.6%。其中崂山县、即墨县和胶州市已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推广任务,并经省验收合格。到1987年底全市农村累计建家用小型沼气池23750个,建成沼气村44个,利用率达89.2%,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也初见成效。青岛能源实验厂生产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1987年荣获山东省一等奖,现又研制成功了适应城市和农村家用简易小型闷晒式热水器。1987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500平方米,可节约标准煤1650吨,建有利用太阳能生产高档蔬菜的型料大棚11090亩,菜田覆盖率达到2.2%。地热利用成效显着。即墨县温泉镇温泉地热面积6.5亩,每小时出水120立方米,温度高达95℃,含有氯、钠、溴等多种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现已在该处建成疗养院4处,温泉澡塘6处,生活采温4000多平方米,罗非鱼越冬育苗场500多平方米。

(栾炳义)

【海岛开发建设】  青岛市有大小岛屿64个,总面积为143平方公里。其中有人居住的海岛9个,面积10.82平方公里。1984年全省海岛工作会议后,青岛市狠抓了海岛的开发和建设。到1987年末,共安排钢材1150吨,木材1600多立方米,煤炭3000吨,柴油近500吨,发放生产贷款1190多万元;招收和分配大中专师范学生40多人,培训技术骨干800多人次;完成海岛科研项目8项;改造大小交通运输船6条,新建和修复小码头6座,新修筑、拓宽道路70华里,建设大小蓄水工程30多处,完成土石方6.5万立方米:新盖和改造校舍150多间,2000多平方米1增建医院门诊病房46间;为6个岛架设和更换通讯线路50多公里,架设电线杆近900根。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海岛经济的发展,1987年,海岛农业总收入960.5万元,人均收入921元,其中人均千元以上的有584户,占渔民总户数的31%。

(苏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