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种植业
青岛市情网 
  

【粮食、经济作物生产概况】  1987年,青岛市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行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着重抓了增加物质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推广先进技术,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获得了好收成,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经济作物出现了稳定发展的好势头。1987年全市农村种植业产值已达1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7.1%。农民人均纯收入730元,比1978年增加584元,粮食生产,1987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42.5万亩,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3.3%,比上年减少12.92万亩,总产量达到266.77万吨,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88.57万亩,总产量111.49万吨,比上年增长14.87%,秋粮播种面积453.93万亩,总产量达到155.27万吨,比上年减产2.04%.

经济作物.1987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0.11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33.62万亩,比上年增加43.2%,总产量2.13万吨,比上年增长47.花生播种面积180.77万亩,比上年减少7.22%,总产量44.19万吨,比上年减产0*2%.

【果品生产新发展】  1987年,全市果园面积89.1万亩,果品总产量2.2亿公斤,比上年增产6.1%,创历史最高水平。1。进一步完善了果园承包责任制。1987年全市有果园4911个,其中,实行承包责任制或完善了承包合同的4的2个,占99.6%.特别对原来矛盾多、争议大的果园承包合同,经过调整提留基数,改革承包方式,进行法律公证,稳定了果树生产形势。2.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1987年市农业局组织全市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制定了《青岛市果树管理规范》,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全市98处乡(镇)建立了266个样板园,面积达4.5万亩。市、县二级果树站建立的样板园54个,面积7769亩。其中,5个果园被评为省级样板园。3.引进新品种,为出口创汇积蓄了后劲。1987年底,全市共引进10个新品种,发展面积达33万亩,占全市果园总面积的37.2%,其中日本红富士苹果21万亩,占全省面积的16.2%,美国新红星6万亩,占全省面积的15%。4.开展了优质果品评选。市农业局于1987年11月U?16日,召开了全市优质果品展评会。全市农业、供销、外贸、科研等单位的21名专家和科技人员,对各县(市)、区选送的40个样品进行了品评。共评选出29个市优质果品。

青岛市1987年粮食、经济作物生产情况表

作物名称

播种面积(万亩)

总产量(万吨)

与1986年相比

(+)减(-)

%

小麦

388. 40

111.46

14.43

14.87

玉米

244. 89

94.07

-1.32

—1. 4

大豆

54.91

7.68

- 0.58

-7.0

谷子

9.10

1.63

-0. 35

-17.7 .

高粱

11.55

2. 22

0.26

7.92

稻谷

0.55

0.18

0. 03

-14. 29

地瓜

124

47.18

-1.13

一 2? 3

其他杂粮

8.92

1.72

0. 03

-1.78

棉花

33.62

2.13

0.69

47.9

花生

180. 71

44.19

-0.09

0.2

芝麻

0. 18

0. 0171

-0. 003

—15

烟叶

2. 67

0.441

-0.119

-21.25

黄红麻

0. 35

0. 0674

- 0. 0326

-32.6

甜菜

0. 55

1.017

-0. 077

-8.2

药材

0. 07

-

-

-

其他

21.89

-

-

-

韭菜

54.91

147.40

3.86

2.7

 

 

其中元帅系苹果10个,金帅系苹果3个,国光系苹果3个,富士系苹果4个,其他苹果品种4个,梨2个,葡萄2个,山楂2个。在这次评选中,平度县有13个品种被评为市级优质果品,胶州市5个,莱西县4个,胶南县4个,崂山县1个,黄岛区1个。

胶南县阡上村送省的红宫士样品,被评为省优质果品,在全省评选的13个优质红富士苹果中,名列第二。

【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经农牧渔业部批准,青岛市先后建立了以工补农粮食基地和优质小麦基地,总投资1569万元,这些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

1.粮食基地(以工补农粮食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单位有平度县、莱西县、即墨县。建设年限为1986?1988年,总投资1209万元,平均每县403万元,分3年投资。1986?1987年投资量06万元,其中用于农技推广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资金361.9万元,占已投资的44.9%。到1987年底基地建设的效益已比较显着〆1)完善了农技培训设施,开展了技术培训。1987年3个基地县共为乡镇培训了技术骨干32.77万人次,为普及科学种田打下了基础。平度县还利用基地的培训设施举办全国、全市和县级培训班25期,培训人数达6739人次。(2)完善、充实了农技推广配套设施,强化了农技推广手段。全市3个基地县共化验土样2940个,推广配方施肥面积300多万亩,仅此一项增产粮食1.2亿斤.(3)建立健全了植保体系,有力地指导了大田的病虫害防治。3个基地县共建群众性测报点18处。1987年共发病虫情报37期,2660份,及时准确地预报了农作物病虫发生时期,指导大田防治工作,防治面积达903万亩次,约计挽回粮食64000吨,增加收入2500万元。(4)加强了良种推广体系建设。1987年,3个基地县共建种子仓库8500平方米,完成晒场11700平方米,增加仓储能力3800吨,推广作物良种面积421.2万亩。并为实现统一供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商品粮基地(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单位为平度县,建设年限为1987?1988年,总投资36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80万元,市投资90万元,县自筹90万元。按照国家计委、农牧渔业部《“七五”期间商品粮基地建设办法(试行)的规定》,中央、市每投资1元,平度县在合同定购和粮食调出包干任务外,调出贸易粮12.5公斤,累计调出贸易粮33750吨,从投资的第二年起,连续5年完成。

1987年投资的180万元,用于县级农技推广体系配套建设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76万元。用于乡镇部分104万元,其中25.5万元用于建设15处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83-5万元用于农田小水利设施建设。

【果品生产基地建设】  经农牧渔业部批准建立的青岛市果品基地包括优质果品育苗基地,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名特优3大类共4个基地项目。总投资315.8万元,这些基地建设正在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

1. 优质果品育苗基地。建设年限为1985?1986年。基地建设县为平度、胶南2县。实际投资21万元,其中中央13万元、地方8万元。1986年已建成。1987年两县苹果优良品种育苗面积由1986年的1250亩扩大到5031亩,建良种园13.5万亩,

2. 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地点为平度县洪山园艺场,建设年限为1986?1987年。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农牧渔业部投资100万元,省投资30万元,市投资40万元,县自筹30万元。中央、市、县投资部分已按计划完成,省投资部分市里采取了贴息贷款的办法给予解决。由于原材物料价格上调,实际投资249.8万元,该基地建设项目包括果酒加工厂扩建和冷库工程建设。这两项建设工程分别于1986年底由1987年全部竣工。1987年已开始收到效益。(1)果酒厂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后就加工葡萄300吨,加工原汁475吨,到1987年底生产出18个品种规格的葡萄酒656吨,总产值达110.2万元。(2)基地建设促进了洪山园艺场果品生产的发展。到1987年底引进日本红富士、美国新红星等7个苹果品种,日本的黑奥林和保加利亚的扎娜等5个葡萄新品种,更新果园面积265亩,占洪山园艺场果园总面积的23%,同时还运用了M7、M26、MM106中间砧,繁育矮化苗木6000株,建矮化密植园10亩。(3)以洪山园艺场为中心带动了大泽山、青杨等乡镇发展葡萄3万亩,带动旧店、龙山等16处乡镇发展优质苹果10万亩。

3.名、特、优项目。(1)崂山关爷脸杏生产基地。1986年总投资30万元,当年建成丰产示范园100亩,建优良苗圃50亩,改建冷风库1座。1987年,50亩优良苗圃出杏苗10万株,发展优质关爷脸红杏园600亩,其中丰产示范园110亩。基地建设带动了全县优质杏园的发展,1987年全县优质杏园面积达4500亩。(2)崂山寒露蜜桃综合技术开发和崂山奈子保存与利用。1987年由农牧渔业部批准,并投资15万元,新建寒露蜜桃园1500亩,其中高标准示范园110亩,建优质苗圃50亩,搞技术管理规范园800亩,嫁崂山奈子苗5000株,建崂山奈子生产园50亩,崂山奈子嫁接不同品种苹果30亩。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1987年,为了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解决好内容不完善、条款不清楚、指标不合理等问题,市农业局根据中央〔1987〕5号文件和省、市指示精神,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青岛地区的实际情况,草拟了“青岛市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实施办法”,逐步使承包合同纳入法制规范化管理。1987年,全市已签订各业承包合同80万份,基本规范的60万份,占总数的70%。

1987年,市农业局认真贯彻中办发〔1986〕27号文件精神,健全和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抓了建账建制工作。全市已建账的村达到6055个,占总村数的99.8%,建立财务制度的村6029个,占总村数的99.2%;家庭记账户达到39000户,占总农户的3.3%。

1987年,市农业系统进行了2项试点工作,一是开展了资金融通服务试点。为了充分利用农村闲散资金,为发展生产服务,莱西、平度、胶南等4县,在7处乡镇成立了合作基金会,开展了资金融通120万元,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直接效益500多万元;二是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和农产品成本核算试点,全市有25处乡镇、100多个村开展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省召开的总结交流会上,平度县的农业系统工程“劳动力转移动态仿真模型”获省农业厅一等奖,“旱地深挖池淡水鱼开发试验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分析”获省农业厅三等奖,并经专家论证,建议列入市软科学科研课题研究。

【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  根据国务院〔1979〕111号文件“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的精神,青岛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自19量年8月开始,到1986年8月结束。1987年,针对验收中存在的—些问题进行了扫尾工作。

这次土壤普查汇总成果主要有3部分。一是绘制了1:20万比例尺专业图8幅:全市“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地貌图”、“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土壤全氮含量分布图”、“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分布图”、“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分布图”:二是撰写了15万字的《青岛市土壤》、12万字的《青岛市土壤志》、4万字的《青岛市土壤简要报告》、1万字的《青岛市土地利用现状概查报告》、1.2万字的《青岛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总结》、1万字的《青岛市砂姜黑土的综合改良与治理》及《土壤剖面记载表汇编》、《化验资料汇编》等;三是制作了120个土壤标本等。

这次土壤普查汇总的成果资料,为发展青岛市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作物良种繁育推广】  1987年全市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良种推广面积达到了96%,比上年提高4%.全市玉米杂交制种田4.3万"亩,小麦良种繁育田5.57万亩,花生良种繁育田1.3万亩,共1117万亩,收储调剂各种良种2203万公斤。

1987年,全市播种小麦388.57万亩,推广良种面积381.5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8.1%。推广的主要品种有鲁麦7号、济南13、鲁麦5号、烟农15号、晋麦21号、114427和中144.其中推广面积最大是鲁麦7号,占总播种面积的21.5%;玉米播种面积244.89万亩,良种推广面积240.7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8.3%。推广的主要品种有丹玉13号、烟单14号、鲁玉2号和掖单4号.其中丹玉13号和鲁玉2号两个品种,占良种面积的72%;花生播种面积180.77万亩,良种推广面积178.35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8-3%.主要种植了海花1号和花37,面积达93.3万亩,占良种面积的52.3%;大豆播种面积54.91万亩,推广良种面积51.39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3.6%。主要仲植了烟黄2号、东解1号、鲁豆3号、科豆4号、齐黄10号、向阳5号、丰收黄等7个品种。棉花种植面积33.62万亩,主要种植了中棉12和鲁抗1号。

另外这些良种的推广,对提高作物产量起了重要作用,据试验,一般比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为了使品种布局更为合理,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市农业部门还抓了新良种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在承担的山东省玉米早熟两组区试中,经过考察,中熟组以“5003×抗旱大粒黄”综合表现最好,它属宽叶大穗型,粒大品质好,千粒重304克,平均亩产521.3公斤,较对照烟单14号增产20.66%。该组合生育期108天,适合青岛地区春播和套种。早熟组“8112×H21”、“烟16233×烟69122”、“岱10×岱9”3个组合单产依次为443.4公斤、421公斤、414公斤,分别比对照鲁玉3号增产45.17%,38.8%,35.48%,为了探讨玉米制种高产路子,市农业局与平度县种子公司联合在平度县查园乡沟崖村搞了201亩制种试验田,将父母本的行比由过去的1:3?4改为1:8,平均单产251.7公斤,比对照增产30%以上。

【农作物病虫害及测报工作】  危害青岛地区粮食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麦蜘蛛、麦叶蜂、麦蚜、粘虫、蝼蛄、玉米螟;地瓜黑斑病、地瓜茎线虫病;危害经济作物的主要病虫害有大豆造桥虫、豆天蛾、大豆孢囊线虫病、花生线虫病、花生叶斑病和蛴螬等。

1987年,全市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年,局部大发生。其中发生较重的病虫害为麦蜘蛛、三代粘虫。豆天蛾大发生。发生特点是发病基数高,发生面积大,危害重。发生趋势是虫害重于病害,

1987年,全市共有群众测报点19处,其中市植物保护工作站掌握2处,这些测报点由热心测报工作的农民任测报员,负责病、虫、草、鼠的调查及测报工作。由于市、县建立了一套性能良好的测报系统,为搞好测报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及时给中央和省提供了测报及防治依据。全年发病虫情报117期11700余份。1987年,全市各种病、虫害发生面积2267.4万亩次,防治1841.8万亩次。通过各种措施,共挽回粮食35.5万吨,约计挽回经济损失2.1亿元。

为了完善植保服务体系,满足农民防治植物病虫害的需要,1抑7年9月,青岛市第一个植物医院在平度县成立。该院配有各种植物病虫害挂图74张,296幅,各种病虫害标本40余个,另配有显微镜、放大镜、切刀等多种设备。该医院开办以来,由于服务热情周到,病虫诊断认真负责,开方卖药,货真价实,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新技术、新成果推广】  1987年市突出了6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1. 地膜覆盖技术。全市推广面积达80.7万亩,其中花生覆膜面积52万亩,占全省花生覆膜面积的29.5%,在大旱之年充分发挥了地膜覆盖的优越性,增产效果极为显着。据胶南、莱西、平度、即墨等县300多处测产点的测产统计,平均亩产达到347公斤,比露地栽培亩增产83.2公斤,仅此1项,全市可增产花生4276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5000万元以上。

2. 旱薄地开发。全市共开发小麦旱薄低产田105万亩,比上年扩大推广18.6万亩。由于采取了以土蓄水、以肥积水、以种节水、经济用水等综合技术措施,据测产计算,全市小麦旱薄地开发亩增产29.6公斤,增产小麦0.44亿公斤.莱西县李权庄乡开发的1万亩,单产达350公斤,比上年亩增产量00多公斤。

3. 配方施肥技术。全市共推广配方施肥面积135.5万亩,比上年扩大25.5万亩。其中,小麦生产推广121.2万亩,亩增产39.4公斤;玉米推广5万亩,亩增44.7公斤;花生推广9.3万亩,亩增36.1公斤。

4.化学除草技术。全市有针对性地引了2.4D-J酯20吨,推广化学除草120.4万亩,比上年扩大推广面积20.4万亩。据调查测算,麦田化学除草平均亩增效益30元左右.

5.高产模式化栽培50.14万亩,完成计划的169.6%0其中小麦16.94万亩,玉米21.2万亩。胶南10万亩玉米,由于采取了模式化养培措施,经市、县科技人员验收,亩产达530.4公斤,创大面积过1000斤的市纪录。

6.立体种植面积13.7万亩,比上年增加7.9万亩。其中“双千田”(粮食千斤、纯收益千元)6310亩,平均亩产粮食551.5公斤,亩纯收益1175元。平度县搞的1亩玉米间套平菇试验,玉米单产608.5公斤,平菇总产770公斤、亩纯收入1033元,即墨县即墨镇西城西以李兆礼等11户农民组成的立体农业研究会,利用24亩口粮地,实行粮、粮、草莓间作,效果很好。

【技术培训】  1987年,为了提高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全市农业部门认真抓了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显着效果。

1. 1987年,全市各级农牧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1196期,培训总人数达296万人次。其中县级培训60万人次,乡镇级培训236万人次,市农业局还直接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595.人。特别是聘请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包永江同志在全市农业经济管理干部学习班上的讲课,深受学员的好评,这次培训班结业考试,全市200名学员平均成绩87.5分。

2. 抓好“两校”(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中央农业会计函授分校)正规培训。1987年,“两校”在校学员共15100人,其中农业广播学校7个专业4007人,会计函授分校在校学员11093人,针对“两校”学员分布广,人数多,生源来自农村,毕业后仍回农村第一线的特点,在抓好学员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同时,突出抓了学用结合的信息反馈工作,用典型事例启发和鼓励学好用活知识,扎根农村,献身农业。1987年,对全市农业广播学校一、二期毕业的1605人进行调查,多数同志在四化建设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被授予技术员的493人,助理农艺师4人,有305人成了科技带头户,237人成了专业户;当民办教师的121人,录用为乡镇村企业职工的289人;被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的164人,1人担任了副县长;市、县两级人民政府代表12人;省、市、县3级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11人;获中央、省、市、县科研成果奖49项次。

为了表彰先进,推动办学工作,1987年9月19日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青岛市领导小组,在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青岛分校第二期毕业典礼、第四期开学典礼暨总结表彰大会上,对全市在办学中成绩卓着的3个先进县分校、10个先进教学班、6名先进辅导教师、12名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奖励。

【科研成果】  1987年,市农业局系统承担的市级科研项目获2项科研成果奖。

1. 低产田增产技术开发示范,获省农业厅二等奖、市三等奖。该科研项目自1983年开始到1985年结束,由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胶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即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完成。经过实地开发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小麦累计开发面积104927亩,增产小麦1186.6万公斤;玉米累计开发面积30552亩,增产玉米163.1万公斤;地瓜累计开发面积41274亩,增产地瓜折粮429.5万公斤。3项作物累计增产量779.1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698.84万元。3年累计全市推广面积达550万亩,增产粮食2.85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119亿元。

2.苹果大面积丰产技术开发,获市三等奖。该项目从1983年开始到1986年结束,由青岛市果树工作站、胶州市蚕果站共同主持,胶州市铺集镇沙河园林场完成的。经开发示范沙河园林场的500亩果园,单产由1982年的1800公斤,增加到1987年的3064公/f,总产由1982年的90万公斤增加到1987年的153.2万公斤,增产显着,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样板。

(丁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