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综述
青岛市情网 
  

【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概况】  青岛市的历史已近百年。建国前,中国人民依靠青岛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发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艰辛劳作,使青岛的城市建设颇具规模并别具一格,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建国后,青岛的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市加大措施,全面加强城市建设,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加强建设管理。1.加强建设管理机构,至1987年,青岛市负责城市建设的管理机构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房产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行使市政府授予的行政管理职能的建设部门有:市公用小业总公司、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以经营为主的建设单位有: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公司青岛公司。市城乡建委是市政府主管全市城乡建设的职能部门。2.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导向,全面推动城市建设。1978年,青岛市即着手重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按规定报请国务院审查。1984年1月5日国务院(84)国函字5号文正式枇复准予实施,要求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以轻纺工业为主,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科研、文教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风景旅游和港口城市”。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迅速作出贯彻国务院批复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决定,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关决议;青岛市并成立了由市党、政、军、群各方面负责人参加的市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实行“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的办法。1984年4月青岛市被确定为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后,迅速组织力量于当年底完成了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石老人旅游开发区、薛家岛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至1987年,青岛市所辖5县1市与规划重点发展的4个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均编制完成并巳实施。1987年,青岛市完成了黄岛区总体规划、城镇体系总体规划、后海岸滩改造规划、前海海滨与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已上报,同时完成了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的197片、点的详细规划。3.依法治城。自1981年起,青岛市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城市管理的行政规章,主要有:《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处理违章建筑、违章占地和整顿市容的通令》、《道路交通违章处罚暂行规定》、《防止大气污染管理暂行规定》、《城市公有房产管理暂行办法》、《城市供水管理暂行办法》等,1987年又完成了《园林绿化管理暂行办法》、《住宅小区管理暂行办法》、《砂石管理暂行办法》、《市政排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等的起草、修订工作,并对1982年以后国家颁布的130多项城市建设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使城市管理逐步纳入有法可依、依法治城的轨道。同时,下放城市管理权限,初步建立了市、区、街三级管理网络。4.增加建设投资。1979年至1987年,青岛市市区完成住宅、市政公用设施、环境保护投资17.38亿元。1987年完成投资39706万元,其中住宅投资15678万元,公用事业投资20034万元(含引黄济青),市政工程投资1871万元,环境保护投资1904万元,园林绿化投资116万元,环境卫生投资103万元。

实行综合开发。1978年至1987年,青岛市在城市建设中实行综合开发,较快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使城市面貌显着改善。共新建住宅857万平方米,新建17个注宅小区,并对市区棚户区进行了重点改遣,全市市区已有1/3的居民搬入新居。1987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5.8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49.5%。青岛市在城市建设中实行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青岛老市区沿胶州湾东岸呈带状由南向北伸展,市区南部主要是风景游览、商业、党政机关和生活居住区,北部主要是工厂、仓储区,形成了“北工南宿”的不合理布局,加之住宅和城市基础设施欠帐太多,老市区特别是市区北部住宅紧张,交通拥挤,通信不畅。为缓解这种状况,青岛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确定在老市区东侧开发、建设5个居住区(共分为25个居住小区),总用地6693亩,总建筑面积41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63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安排居民7.2万户、27万人,约占市区人口总数的1/4。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在小区内部除规划安排了住宅、道路、给排水、公共绿地外,还规划了各项公建网点,包括卫生、教育、文体、商业、饮食服务、行政管理等47个配套项目,共计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占居住区总建筑面积的13.1%,可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居住的需要。与此同时,完成旧城成片改造规划175.8万平方米,为旧城改造实行综合开发创造了条件。2.妥善解决建设资金和征地、拆迁事宜。为此,青岛市制订了一系列政策、规章,并使之不断完善。1980年9月,市政府批转市建委《关于市区住宅建设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1982年8月中共青岛市委同意并印发市建委《关于住宅建设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汇报提纲》,1983年市政府先后就贯彻山东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试行办法》和《城市建设房屋拆迁安置暂行办法》作了具体规定。1981年至1987年,累计向参加综合开发的建设单位收取综合开发费、配套补助费2.3亿元,保证了建设资金。“六五”期间,全市共统一征用、划拨土地9407亩,其中新建居住区征地约4500亩。1980年起,青岛市还颁布3个有关城市建设拆迁安置的文件,保证了拆迁安置事宜顺利进行。1986年全市共裁决拆迁安置纠纷312户,生效率为78%;1987年裁决拆迁安置纠纷165户,生效率为92%。3.统筹安排,配套建设。在新区开发的同时,成片改造旧城,重点改造旧社会遗留的棚户区、倒危房屋,并使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1983年至1987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7亿元,使长期制约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邮电、供水、供电等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以及文教、卫生、科技、体育设施与商业网点等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切身利益相关的市政公用设施的落后状况得到较大改善,至1987年,规划建设的25个居住小区,已有4个建成使用,共占地近1000亩,建成住宅48.7万平方米,完成内外配套工程投资4400多万元。在建的13个小区,已建成住宅94.2万平方米,公建网点12.6万平方米,以及部分道路、供排水、供电等配套工程。

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5年3月开工,经过2年建设,1987年转入抓项目促建设,以建设保项目阶段,集中力虽重点建设供热站、变电站、邮电楼、微波通讯站、污水泵站、道路管网、专用厂房等工程,实现了开发区起步阶段1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及配套工程建设的规划要求;年内基本建设投资4542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690万元,各项工程均按期竣工,基本形成了吸引外资、扩大内联的投资环境。到1987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完成地面建筑11.6万平方米,累计成交外引内联项目44个,投资额3亿元,其中中外合资合作项目16个,成交额2.32亿元,并有26个企业开工投产。石老人旅游区自开工建设至1987年底,共投资2797万元,基本完成了1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区内第一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青岛市与新加坡合资兴建的石峰宾馆,巳完成主体工程和粗装修;1986年7月石老人海水浴场简易开放。

【市政府每年重点办好几件事】   自1983年开始,青岛市政府确定,每年在城市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方面重点办好几件事。

1983年确定办好10项工作。1.继续抓好住宅建设;2.开源节流,解决供水不足问题;3.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4.改革流通体制,加快商业网点建设;5.广开就业门路;6.整顿市容,搞好绿化美化;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和改善部分中小学校舍,搞好新居住区的中小学教育配套设施;8.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体育运动;9.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活动;10.加强社会治安,力争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这10项工作定于年内完成的,均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定于年内筹建开工的,均已筹备就绪或开工;要求比1982年做出新成绩的,均取得较大进展。

1984年确定重点办好4件事。1.第一海水浴场重建工程,仅用109天就按期完成,保证了当年浴期使用,使浴场面积增至2.4万平方米,更衣室面积增至1.6万平方米,分别是原来的1倍多和2.3倍,每日可容20多万人次入浴;2.市内5区10个山头绿化任务基本完成,规划建设的园林项目大都开工;3.宁夏路、威海路、台柳路改造工程的旧房拆迁、场地拓宽、地下管道工程完工,规划新建的87栋楼房竣工57栋,面积11.7万平方米;4.拆除违章建筑3072处,12.23万平方米,清理出被占马路16.6万平方米,为顺利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创造了条件。

1985年确定重点办好10件事。1.扩建流亭机场工程10月竣工,恢复通航;2.杭州路立交桥工程9月底竣工通车,比计划提前100天;3.1.3万门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机房工程竣工,邮政通信枢纽楼、长途通信枢纽楼也按计划开工;4.新建100万平方米住宅全部竣工,1.8万多户居民陆续迁入新居;5.发展商业网点4000多个,比计划多1000多个,新辟湛山、广饶路、四方北岭等13处农贸市场;6.青岛大学教学楼土建工程全部完工,4栋教工宿舍基本建成;7.建成市广播电视中专并于9月1日开学;8.在洛阳路等处新建3所中学,在湖岛等处新建、扩建13处小学;9.完成预定计划新增医院病床590张,增加家庭病床1.03万张,比计划多1倍多;10.平度、莱西等4县200个村防氟改水和150个村卫生改水任务均提前完成,24万多人受益。

1986年确定重点办好13件事。1.在人民路和小白干路开工建设1座立交桥,在胶州路和中山路交叉处建成1座人行天桥;2.建成308国道吴家村至西园庄31公里的一级公路,缓解车辆出入市区难的状况;3.完成胶州湾轮渡工程;4.市内1.3万门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部分开通使用,并实现青岛市长途电话全自动拨号;5.整顿、改造市内5区铁路两侧环境,改善流亭机场到市区干道两侧环境;6.建成煤制气一期工程,力争年底投产使用;7.建成100万平方米住宅,完成台西民众6院改造工程,并开工改造民众8院,解决800多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8.完成159个污染治理项目;9.新建、扩建10处养鸡场,2处奶牛基地,5处奶山羊基地;10.市区新增商业网点3000处,新辟农贸市场2处,在洛阳路等5个住宅小区新建7处浴池;]1.新增医院病床600张;12.完成200个村防氟改水和150个村卫生改水任务;13.加快建设市体育馆,年内完成比赛馆主体工程。这13件事,除市体育馆工程未达预定目标外,其余均按进度要求完成任务,有的还提前或超额完成。

1987年,市政府决定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方面重点办好10件事。1.建成住宅100万平方米(市内5区80万平方米,5县、胶州市、黄岛区20万平方米),其中要完成改造台西民众2院一期工程。至年底,全市住宅竣工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6区95万平方米,5县、胶州市25万平方米,是青岛市住宅建设最多的一年,可使2.2万户居民迁入新居。其中位于市南区四川路西端的台西民众2院,原为解放前形成的难民、贫民居住的棚户区,房屋矮小破旧,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恶劣。改造后,当年建起约8万平方米的17幢住宅楼(含与其配套的商业网点2700平方米、幼儿园500平方米),楼间修筑了总面积为4510多平方米的7条沥青路,铺设给排水道250(3米,植树栽花绿化面积8000多平方米,使院落面貌焕然一新。2.基本建成人民路立交桥并开始通车。至9月底,该桥及其配套工程提前3个月建成并通车。该桥距杭州路立交桥仅300余米,二者相互配合,使这一带交通严重阻塞的状况大为缓和。3.结合拓宽太平路西端,改造第六海水浴场。至9月底,该项工程即全部竣工。太平路是青岛市区着名的风景游览干道,青岛栈桥以西为该路西段,第六海水浴场位于该路段海滨;该路段改造前路面狭窄,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交通不便,第六海水浴场更衣室破旧,沙滩脏乱,入浴条件较差。该项工程总投资约370万元,完成的主要项目有:拓宽太平路西段1200平方米,建护坝230米,改造沙滩4400平方米,建成更衣室、指挥塔、商业网点及建筑小品等造型各异的建筑物总面积2800平方米,以及供排水、通信、绿化、照明等配套设施,使太平路东、西两段的景观浑然一体。4.整修、开放小青岛风景点。至年底,该项工程已完成道路、围墙、绿化、景亭等部分工程,并对游人开放;小青岛又名琴岛,素为青岛的标志,是青岛市前海一带的着名景观之一,现设有多种服务设施,可供游人品茗、眺望、垂钓和登船海上游览。5.完成230个村的防氟改水工作,全部解决青岛市农村的饮水E害。至年底,该项工程已按计划进度完成任务,共有4万多户、17.3万多人受益。6.建成市盲聋哑人活动中心。该工程建于台东区明霞支路南端,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2486平方米,投资80万元,至年底已竣工,为盲聋哑人提供了较好的活动场所。7.市内5区要栽植绿篱10万米,铺栽草坪40万平方米,栽种花草2万平方米,进一步绿化城市,整顿、粉刷市区77条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物并改造、美化围墙院墙。至10月底,已栽植绿篱23.5万米,铺栽草坪100万平方米,栽种花草2.5万平方米,全部超计划完成任务;市区77条主次干道两侧的整修、改造、美化工作已基本完成。8.完成市图书馆新主楼主体工程。该主楼建筑面积8324平方米,其主体工程11月底即完成,经市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工程质量良好。9.在市区改建扩建6处小学、3处中学。M年底,青岛第二中学、第十四中学、第五十二中学和恩县路小学、合江路小学、四流南路第一小学、南宁路小学、大名路小学的改扩建任务基本完成,使部分危房得到了改造,并扩大了招生能力。10.在市内5区各建设1个基本无黑烟片,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至年底,该项工作已全部完成,市内5区共治理各种炉窑2708台,总合格率平均达到91.6%(规定标准为85%);创建无黑烟片总面积43.5平方公里。

【城镇建设】  1983年,青岛市所辖县由4个增至6个(其中胶县1987年初改为胶州市)。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贸工农”型经济模式的要求,青岛市所辖的5县、胶州市、黄岛区发挥当地资源与技术优势,大力加强了城镇建设。

仅1986年,就拓宽道路13条,建成沥青或混凝土路面33万平方米,新设自来水管道15463米,新设排水管道1万多米,建成设计能力为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公园、小游园多处。1987年,各县(市)和黄岛区城镇村建设较为显着的成绩有5项:1.根据县城规划要求,重点抓了道路骨架的建设。共翻建、新建道路32条,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26万多平方米,沙土路面6.5万多平方米,结合道路建设铺设雨污水管道2万多米。2.突出抓了园林绿化建设。莱西县月湖公园进一步得到完善,建成“嫦娥奔月”大型壁画和雕塑各1座及部分附属设施;黄岛区柳湖公园对外开放.滨海公园已具雏形;胶州市、胶南县的公园已动工修建;崂山县李村公园的绿化在全市各县(市)区绿化检查评比中名列前茅;各县(市)和黄岛区共植树11.9万株,植绿篱7.2万米,栽种花草6.6万平方米。3.县城综合开发开始起步,共完成综合开发投资140万元,竣工9万平方米。4.积极配合重点工程建设。黄岛区按期完成了为胶州至黄岛铁路、前湾港一期工程、黄岛电厂;期工程征地81.5公顷、拆迁3.7万平方米的任务,并投资210多万元,为重点工程解决了施工用水;即墨、平度、崂山3县和胶州市为引黄济青工程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行。5.乡镇驻地规划有了良好开端。完成了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下达的规划指标;平度县审批45处乡镇规划设计,其中南村镇规划在全国辖市、计划单列市第二次村镇工作会议上得到好评,继续抓了6个乡镇驻地建设试点工作;举办了全市村中、小学校舍设计竞赛活动。

(志  边)

【重点工程建设】  1982年至1986年,青岛市重点工程指挥部共领导建设了2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5.9亿元,完成建设投资7.17亿元,有11个项目全面竣工交付使用;与此同时,拆迁重建了388个单位用房和4911户居民住房,大大改善了其工作条件和居住状况。“七五”期间,青岛市共有15项重点工程列入国家和省的计划,包括新建黄岛前湾港区、黄岛电厂扩建、引黄济青、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黄岛油港二期工程等,总投资为30.4亿元。这些项目关系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均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造福全市人民与子孙后代的重大建设项目。对此,青岛市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融资,多方面配合建设。1987年,共有19项重点工程,其中1986年续建15项,新开工4项,均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完成建设投资3.94亿元;新开工的结合拓宽太平路西段、改建第六海水浴场工程于9月顺利完成,黄岛前湾港一期工程和黄岛电厂扩建二期工程也进展顺利。

(周成义)

【加快供水设施建设】   青岛市水源不足,是全国供水最紧张的城市之一。1984年市区供水量6088万立方米,平均日供水量16.7万立方米;市区总销水世5599万立方米,比1949年增长10.9倍;平均生产日销水量9.8万立方米,生活日销水量5.6万立方米。青岛解放前,城市供水主要靠井群取水。解放后,青岛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城市供水紧张状况。1.扩大水源。除增建井群水厂外,I960年、1964年建成崂山水库及净水厂(日供水能力7.5万立方米),1968年至1977年完成了新建和改扩建大沽河引水工程,1984年完成了莱西县产芝水库、平度县尹府水库向青岛市区引水的90公里渠道应急工程,从而逐步建立了井群取水、水库取水和径流取水相结合的供水系统。2.加强综合利用,合理计划,节约用水。1984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7.34%;生活用水每人每月计划1吨,实际用水0.6吨。1987年,全市供水量9676.3万吨,比1986年增长4.2%;实际用水9136.7万吨,比1986年增长5.2%,其中生产用水5461.7万吨,生活用水3675.0万吨;平均日供水量由1986年的25.3万吨增至26.5万.吨,增长4.8%。由于节水工作成绩突出,青岛市多次被评为全国节约用水先进城市。尽管开源节流成效显着,青岛市城市供水紧张状况仍未根本改观。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极为关心,1984年1月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即指示:“为解决远期城市用水的需要,省、市与有关部门要抓紧进行从其他地区水系引水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同年国务院作出“引黄济青”的决定。1986年4月15日,山东省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在胶县(现胶州市)桃源河改道工地正式破土动工,计划于1989年底竣工通水。引黄济青工程是“七五”期间山东省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亿元,整个工程分青岛市以外和青岛市境内两大部分。青岛市以外工程是建设沿途250余公里的明水渠,统归省承建。青岛市境内工程共3部分,计划总设资4.09亿元。1.棘洪滩水库以上工程,包括75公里输水河开挖、衬砌及附属建筑物;2.棘洪滩水库工程;3.棘洪滩水库以下工程,有22公里暗渠、净水厂(设计日处理能力36万吨)、通往市区的100多公里输水管道及沿途加压站、贮水池等。这3部分工程项目共需征占土地37OOO余亩,需搬迁5个村庄、920户、3200人9如此大规模征占土地,安置村民,在青岛市尚属首次。为了按质按量和早日完成引黄济青工程,青岛市发动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驻青部队组织人员参加工地义务劳动。仅1986年冬至1987年春就组织全市军民参加劳动85万个工日,挖掘和回填土石方76.5万立方米;并通过采取严格的工程招标、包干等措施,分别落实施工任务和期限,整个工程进展顺利。截止1987年底,青岛市境内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占计划投资的39%,累计投入340多万个工日;征占土地后9000余人的工作、生活等已得到妥善安置。

(志边本新)

【地名工作】   自1979年起,对全市各类地名,进行了普查、考证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做到了全市范围内,各个层次、类别的地(物)名不重名。在此甚础上1984年8月起相继编纂出版了《胶县地名志》、《崂山县地名志》、《青岛市地名志?黄岛分册》、《即墨县地名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山东分册》撰写了青岛市地名370条。截止1987年底,全市范围内经过普查、规范化处理和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变化新命名、更名的各类地名共计17313个。全市12个县(市)区完成了建立地名档案工作。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为《中国海域地名志》撰写了青岛市海域地名129条,编绘了11幅插图。国务院批准胶县更名胶州市;山东省批准胶南县横河乡更名藏南乡,柏乡更名胶河乡;市政府批准黄岛区8条路、10条街名称。

(王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