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岛市历届代表大会】 1.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6月15日至26日在市政协礼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523人,列席代表67人。 大会主要议程是:滕景禄致开幕词;李广文作工作报告;选举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选举出席中国共产党山东省代表大会代表;通过大会决议。会议选出市委委员31名,候补委员8名,市监察委员会委员15名。 经过一届一次全委会选举,选出滕景禄、孙汉卿、刘特夫、矫枫、王卓青、李朵、卢仁灿、曲文、丁韬、周方、周化南为市委常委;滕景禄为市委第一书记,孙汉卿、刘特夫、矫枫、王卓存为市委书记处书记。 市监察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矫枫、曲文、于光、王从科、李建东、王一山、卢志忠、兰陵、张家忠为常务委员;矫枫为书记,曲文、于光、王从科、李建东为副书记。 2.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60年5月31日军6月4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8人,列席代表126人。 大会主要议程是:王卓青作工作报告;选举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会;选举出席中国共产党山东省代表大会代表;通过大会决议。会议选出市委委员38名,市委候补委员10名, 经过二届一次全委会选举,选出刘特夫、王卓青、李菘、曲文、宋星路、周化南、周方、孙刚、郑干、卢仁灿、于光、李子敬、张蕴珊、赵西林、王锡三、邓和山、安军为市委常委;刘特夫为市委第一书记,王卓青、李慕、曲文、宋星路、周化南、周方、孙刚、郑干为市委书记处书记。 3.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3年11月4日至12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99人,列席代表104人。 大会主要议程是:张敬焘作工作报告;选举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三届委员会;选举出席中国共产党山东省代表大会代表;通过大会决议。会议选出市委委员31名,市委候补委员11名。 经过三届一次全委会选举,选出张敬浼、徐笛健、陈友群、周化南、郑干、卢仁灿、孙刚、李克、何传修、吴杰、赵西林、赵芳洲、钟炳昌、侯季伍为市委常委;张敬焘为市委第一书记,徐雷健、陈友群、周化南、郑干为市委书记处书记。 4.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75年8月30日至9月4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827人,列席代表11人。 大会主要议程是,刘众前作工作报告;选举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四届委员会。会议选出市委委员45名,市委候补委员16名。 经过四届一次全委会选举,选出刘众前、郑干、刘维理、杨坡兰、郝建秀、郭士毅、郭炳坤、史世屏、吴杰、牟秀美、潘学林、牟周、张宣、赵明甫、刘福英、杨云良为市委常委;刘众前为市委书记,郑干、刘维理、杨坡兰、郝建秀、郭士毅为市委副书记.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后,市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1979年12月,经中央批准,任命李治文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中共青岛市委第一书记;1981年12月,省委决定,王今吾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4982年7月,经中央批准,周振兴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中共青岛市委第一书记;1984年7月,经中央批准,省委常委、副省长刘鹏代理中共青岛市委第一书记。 5.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84年12月17日至21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778人,列席代表113人,特邀代表5人。 大会主要议程是:王今吾致开幕词;刘鹏作工作报告;审议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书面工作报告;选举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五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大会决议。会议选出市委委员42名,候补委员6名;市纪委委员30名。 经过五届一次会议选举,选出刘鹏、刘镇、臧坤、张惠来、孙炳岳、郭松年、王玉成、刘秀英、修仁道为市委常委;刘鹏为市委书记,刘镇、臧坤、张惠来、孙炳岳为市委副书记。 经过市纪委第一次会议选举,选出赵明甫、李晓林、牟毅夫、邓炳丰、王延栋、黄肇顺、宋建民为常委;赵明甫为市纪委书记,李晓林、牟毅夫、邓炳丰为市纪委副书记。 市第五次党代会后,市委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1985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杨在茂同志任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1986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郭松年同志任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1985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王肇基同志任中共青岛市委常委;1986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贾启忠同志任中共青岛市委常委。 (市委办公厅) 【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局级领导干部】 为了拓宽知人渠道,探索干部制度改革的新路子,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经中共青岛市委研究决定,对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政府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和市间法局副局长进行了公开选聘。自1986年11月19日至1987年1月27日,经过两个多月的推荐、筛选,4个目标的人选全部推出。公开选聘领导干部工作共分4个阶段:1.准备阶段。首先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选定市计委、经委、财办副主任和间法局副局长作为这次公开选聘的开发目标。针对确定的目标,进行了职务条件分析。提出了公开选聘的必备基本条件。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组织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公开锋聘领导干部考评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对选聘工作进行具体组织。2.推荐阶段。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将4个推荐目标及选聘的基本条件公布于众,请全市各级组织(包括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荐贤举才,并鼓励和提倡自荐。推荐和自荐均通过书面或当面直接向市委组织部报名。全市共有240人报名,其中推荐108人,自荐132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171人,占71.25%;30?45岁者153人,占63.75%;经委目标111人,计委目标58人,司法局目标39人,财办目标32人。3.筛选阶段。分5个步骤进行。一是组织初审,对报名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委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初审,把好基本条件关;二是笔试,试题分为公共知识、命题作文、专业知识和情景模拟4类;三是考察测评,对笔试合格人员,由市委组织部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四是面试,采取类似论文答辩的形式,由用人单位、组织部门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面试小组主持;五是综合分析,根据面试小组的提名,由考评委员会全体会议将笔试、面试、考察、测评等儿几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最后按每个目标两名人选确定名单,向市委推荐。4.任用阶段。根据考评委员会的推荐意见,经市委研究同意提名,由市政府正式对4名干部做出任命。任用形式采取任期制,任期为两年,任期届满,经考核胜任者可以连任。 这次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领导干部,克服了传统选拔干部方式中的一些缺陷,收到了较好效果,主要表现为:1.发现和掌握了一批人才,经过对4个目标240名人选的层层筛选,不仅选拔了4名干部,同时还发现了一批人才,包括局级干部3名,科级干部6名,一般干部9名,有相当一批比较优秀的人选进入了市委组织部的人才信息库。2.对正确考察干部、认识干部和使用干部是一次新的尝试。公开选聘的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在干部的选拔上,由现任领导推荐干部人选的单一渠道,改变为动员全社会各阶层干部群众广泛推荐人选;在干部的考察挑选上,由传统的做法,改变为定性和定相结合.考察与考试相结合,领导、组织部门与专家、群众相结合的更加全面、科学和民主的方法;在干部的任用上,由过去的不限定任期的任职,改变为定期考察、能上能下的任期制,3.冲破了一些旧的观念。这次公开选聘,全市有上千名干部群众参加了自荐、推荐和选聘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积极反应。通过公开选聘,人们在观念上发生了—系列新的转变:从一开始把自荐理解为 “伸手要官”转变为积极站出来让党和人民来挑选自己;从安于现状、君子谦谦转变为勇于竞争、奋发向上;从害怕把自己的干部挖走转变为热情支持干部参加选聘。这样,有力地保证了青岛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领导干部工作的顺利完成。 (王 溱) 【整党工作结束】 青岛市的整党工作从1984年12月开始,到1987年3月底全部结束。参加整党的中共党员共有324296名,分4批进行。这次整党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坚持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增强党性,促进了党风好转。遵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在全市范围内,认真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进行了党性、党风、党纪的教育。党员队伍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在整党中,全市各级党组织以端正党风为重点,认真查处各不正之风,解决了一些以权谋私和违法乱纪的问题,检查纠正了滥发奖金实物、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企业干部侵占工人晋级指标等不正之风。 2.坚持整党促改革、促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和促进了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整党一开始,全市各级党组织联系实际,重点检查解决了在改革问题上的一些怕“左”、怕右、怕乱、怕走“回头路”、怕犯错误等种种思想顾虑和小农经济意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等一系大问题上,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同时,在领导上建立了两套班子,党委主要负责人以主要精力抓整党,行政负责人以主要精力抓生产及其他工作;在工作上,实行统筹安排,防止和克服了“两张皮”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全市在工资、物价、劳动制度、厂长(经理)负责制和科技、教育、农村第二步改革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势头。 3. 坚持把彻底否定“文革”作为整党的一项重要内容,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整党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大讨论,组织党员全面开展了谈心活动,清理思想上、行动上残留的“文革”影响,使“文革”遗留的一些突出问题在整党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进一步消除了不安定因素,促进了安定团结。同时,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进行了检查三种人”的工作。全市在“文革”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非正常死亡案件和重点人的问题,都已搞清。 整党期间。全市在落实党的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已处理各类案件8.5万多件。这次整党,又检查处理了1.8万多件。 4.坚持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全市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和基层组织的“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状况。在农村,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党员联户”和“党员带头扶贫”等制度,初步解决了与新的生产形式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设置问题。 按照中央整党《决定》的要求,各单位认真进行了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工作。全市共处理党员2525名,其中开除党籍78人,留党察看195人,撤销党内职务6人,严重警告203人,警告282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人,缓期登记的1021人,不予登记的589人。待处理81人,处理面为0.78%,出党面为0.27%。在进行组织处理的同时,各单位普遍重视发展新党员的工作,整党以来,全市共发展新党员2.2万名。 通过整党,全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转变,工作效率有了提高。市委、市政府的部、委、办、局全面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在村级整党中,各级党组织还根据中指委和省委的部署,对农村基层团组织进行了整顿。全市6602个农村团支部普遍健全了组织,14.9万名农村团员(占农村团员总数的93%)参加了团建学习教育活动。 (党员管理处) 【县(市)区委1987年改选换届】 1987年,中共青岛市各县(市)区委进行了改选换届工作。这次换届选举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严格标准,十分注意代表的广泛性和先进性。胶南、即墨、台东、四方等县区要求代表必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被乡、镇和街道以上党政机关评为先进的党员,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代表的质量。第二,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照程序搞好选举。这次县(市)区委改选换届,为了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事先不搞内定名单,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推荐。推荐前,根据上级党委的规定,先对班子群体结构和个人素质提出具体要求,预备人选提出后,由组织考察,报上级党委审查。在党代表大会上,将候选人预备名单提交全体代表充分酝酿,认真讨论,在此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各县(市)区委选举结果如下:崂山县:县委书记王志圣,副书记高秉山、马克松、都基贤,常委李华瑞、于淑玲、苏进宝、李恺心、王言宝;县纪委书记刘管盛,副书记周仲秋、毕洪信。即墨县:县委书记秦玉生,副书记赵克志、孟广耀、宁经谋,常委曲修珂、仲伟俊、刘典平、黄聿颂、郑永梅;县纪委书记姜显博,副书记蒲贤泽、张维彬。胶南县:县委书记张旭升,副书记战德俊、王明顺、王寿志,常委孙植正、王增实、杨建林、李祥启、邰清孝;县纪委书记刘锡政,副书记杨明斗、郑守义。胶州市:市委书记张殿忠,副书记高志喜、李刚、曲长礼,常委孙百刚、李文浩、房民经、刘才栋;市纪委书记张德秀,副书记董世杰、王世儒。平度县:县委书记单承志,副书记魏景瑞、崔锡柱、杨广昌,常委董永昶、邹书良、王宝础、李思恒、史振山、贾志强、刘京山;县纪委书记毛文龙,副书记高焕臻。莱西县:县委书记张成堂,副书记肖世诚、丁瑞云、洪浩,常委左祥元、程绍田、刘荣、隋维坤;县纪委书记王祖培,副书记王曰魁、周崇满。市南区:区委书记曹登宝,副书记黄绍美、王文明、王增元,常委王丹、盛志海、谭生智、姜岱积:区纪委书记张清云,副书记于正琪、解家祯。市北区:区委书记梁有新,副书记薛福有、王国、谭竹文,常委王爱国、孙元祥、张志栋、李成基;区纪委书记张青,副书记隋殿敏、于同启。台东区:区委书记张先平,副书记于锦初、王洪良、王广尧,常委滕长福、张丰庭、刘云传、范太智、罗元志;区纪委书记孙邦娟,副书记许可芬、赵可玉。四方区:区委书记王芝咸,副书记辛毓明、刘玉虎、周学仁,常委于冲、王良厚、李雪华;区纪委书记吴立斗,副书记卢传权。沧口区:区委书记孔心田,副书记杨清斗、于守臣、党治瑞,常委纪承利、王世昌、徐仁毅、林祖平;区纪委书记魏福林,副书记隋玉明、张克玲。黄岛区:区委书记王奎珍,副书记王延俊、王论诚、孙贾尧,常委徐桂楠、贺业志、高克宁;区纪委书记彭清玉。 换届后新班子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较大提高,结构也趋向合理。新的县(市)区委常委101人,平均8.4职,平均年龄为42.4岁,比原班子下降1.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8人,占67.3%,比原班子提髙8.5%.其中:正副书记48人,平均4职,平均年龄为44岁,比原班子下降0.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7人,占77.1%,比原班子提高8.3%,女干部4人,占4%. (李世伟) 【发展党员工作】 1987年青岛市在发展中共党员工作中,认真贯彻“坚持党员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的指导方针,把保证质量放到第一位。1987年全市共发展新党员14520名。新党员中有各类先进模范6578名,占新党员总数的45.3%,比1986年提高了7.8%,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注意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3个突出问题:一是生产一线党员少的问题,全市共发展生产一线新党员2613名,占工人新党员总数的57.4%;二是多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全市有430个5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支部发展了新党员;三是党的力量长期薄弱的问题,全市有263个后继乏人的农村党支部发展了新党员。 (刘韶明) 【民主评议领导干部】 根据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市委组织部于1987年度对89个市直单位和12个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和民主推荐工作。 这次民主评议是按照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在干部管理制度中要贯彻和体现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民主监督、公开监督的原则进行的。共评议领导干部492名,参加评议的干部群众5090名。民主评议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即让参加评议的同志以文字形式叙述被评议者的主要优缺点,提出其是否胜任现职工作的基本评价和使用意见,又用定量的方法,对15个测评要素,按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逐项测定。民主评议的基本程序:一是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思想动员;二是被评议者向参加评议的同志报吿工作,主要是对1年的工作实绩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三是参加评议的同志无记名填写民主评议票和民主推荐票;四是市委组织部负责收集、汇总评议意见,并把结果向领导班子和被评议者进行反对;五是各单位召开党委民主生活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制定改进措施。 评议结果大致可分为3种情况:一是表现好的,有47个班子和212名干部,分别占班子和干部总数的46.5%和43.1%;二是表现比较好的和一般的,有50个班子和269名干部,分别占班子和干部总数的49.5%和54.7%三是表现比较差的,有4个班子和11名干部,分别占班子总数和干部总数的4%和2.2%。 在进行民主评议的同时,又进行了民主推荐工作,全市97个单位共推荐了400余名局级后备干部人选. (郭信岐) 【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铎横范作用的讨论】 1987年4月至12月,根据山东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企业部和省纪委《关于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讨论的通知》精神,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这次讨论分组织发动、深化讨论和交流总结经验3个阶段,围绕着改革、开放、搞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党的理想、宗旨、纪律、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方面进行全市有99%的党支部、95%的党员参加了讨论。 这次讨论的主要收获:一是加深了对两个基本点的理解,促进了改革的深化。广大党员进一步解决了一些对改革、开放的模糊认识,站到了改革的最前列,在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实行劳动组合、租赁承包改革试点,发展商品经济中发挥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二是认清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进一步端正了党风,涌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三是增强了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解决了部分党员中“一切向钱看”、“当党员吃亏”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四是拓宽了党员教育的路子,严格了党员管理制度。这次讨论,各级党组织探索了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作用的新形式、新途径,在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提供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在党员管理方面,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党员考评”、“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体现了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精神。 【首批企业干部赴乡镇挂职】 为了帮助发展乡镇企业,同时培养锻炼干部,青岛市选派了157名企业干部首批赴乡镇挂职工作,任挂职副乡镇长。 首批挂职干部是从部分市直单位、市属县级企业和党委建制的较大独立企业中层干部中选调的,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懂工业(商业)、会经营管理,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能胜任分管乡镇企业工作。挂职干部有中共党员131人,占83%;平均年龄39.01岁;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近60%。 首批挂职干部较好地发挥了7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了联络员的作用;二是发挥了信息员的作用;三是发挥了指挥员的作用;四是发挥了技术指导作用;五是发挥了宣教员的作用;六是发挥了咨询服务作用;七是发挥了供销员的作用。1987年首批挂职干部共帮助乡镇新上项目267个,年产值可达4.4亿元,实现利税6700万元;帮助乡镇企业购进设备918台(套),节约资金206万元;购进原材料7394吨,节约资金81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412期,培训人员8300人有16名挂职干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占非党挂职干部总数的61.5%。 (王 旭) 【青岛市先模巡回报告团】 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青岛市的两个文明建设,由市委宣传部、青岛警备区政治部、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委、市妇联联合组织的“青岛市1987年先模巡回报告团”于1987年5月6日正式成立。 报告团成员由13名先模人物(集体)组成:青岛国棉六厂郝建秀小组;青岛第九橡胶厂厂长汪海;青岛第39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张继坤;青岛医学院血液病学研究生曹庆学;胶南县玻璃厂制瓶车间行列机机长、基干民兵王团元;胶州市北王珠镇南顶子村经济合作社主任牟成泽;青岛四方旅社旅馆部服务组组长王万霞;莱西县水集派出所民警宫福基;青岛木材公司供应科科长丁原平;平度县蓼兰税务所所长姜忠昌;青岛第三制药厂四车间副主任李桂玲;青岛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一队砌砖班班长王学刚;即墨县瓦戈庄乡东瓦二村党支部书记周方廷。 报告团成员多数是市级以上的劳动模范。他们当中有锐意进取、大胆改革的厂长,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民党员,有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车间、科室干部,有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工人,有不怕牺牲、勇于为民除害的公安战士,有一身正气、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税务干部,有为培养祖国新一代做出突出贡献的辛勤园丁,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他们虽然年龄不一,工作岗位不同,但都为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事业创造了第一流的业绩,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尊重。 青岛市先模报告团成立后,分别在全市基层各单位巡回报告53场,直接听众达5万余人。报告团的生动感人事迹,受到了全市人民的热情欢迎。 青岛市先模报告团成员简介 汪海(详见人物栏) 郝建秀小组 以1952年青岛国棉六厂郝建秀同志创造着名的“郝建秀工作法”而得名。30多年来,该组为国家生产棉纱5.4万余吨,节约原棉40余吨,创造产值5.4亿余元,向各级领导机关输送干部和专业管理人才34人,为全国各兄弟单位培养输送熟练操作技术人员240多名,曾被纺织工业部、全国妇联和国家经委等授予“全国标杆小组”、“三八红旗集体”和“全国先进班组”等光荣称号,先后有13人被评为全国和省、市操作能手,2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李桂玲 青岛第三制药厂四车间副主任。十几年来,她和实验室的同志们一起改造和试制成功了10余种医药产品。她还参加了我国首创海洋药物“PSS”的研制和生产工作^该产品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987年荣获第十五届南斯拉夫萨格勒布新发明展览会金牌奖。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她劳动模范称号,青岛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 丁原平 青岛木材公司供应科科长。自1970年开始担任木材调运员以来,自觉从我做起,抵制不正之风,坚持做到不吃请,不受贿,面对金钱的诱惑毫不动心,连续16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和1986年两次被评为省物资系统先进工作者。 王万霞 青岛四方旅社旅馆部服务组组长.她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服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被旅客称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1985年被评为青岛市“三八”红旗手,1986年在全市优质服务竞赛中荣获“优质服务状元”称号,1987年省政府授予她“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王团元 胶南县玻璃厂制瓶车间行列机机长,基干民兵。1986年7月12日,他奋不顾身,先后4次跳入激流,救出6名落水妇女。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军区授予他“山东民兵模范”的光荣称号平时他工作勤恳,任劳任怨,曾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姜忠昌 平度县寥兰税务所所长长期以来,他秀公执法,廉洁奉公,在人情面前不徇私情,在诱惑面前—身正气,在压力面前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做好税务工作几年来,他先后拒收礼品、钱款110多次.1986年他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同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优秀税务专管员”的称号 牟成泽 胶州市北王珠镇南顶子村经济合作社主任。多年来,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坦荡胸怀,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他的带领下,去年村办企业共创产值210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元,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1986年他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和省劳动模范。 宫福基 莱西县公安局水集派出所民警。他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忠于职守,秉公执法,英勇顽强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先后参与破案645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620余名,缴获赃款赃物折款4万余元,被人民誉为“抓贼能手”1986年省公安厅给他记一等1987年省政府授予他“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周方廷 即墨县瓦戈庄乡东瓦二村党支部书记。在农村改革中,他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白手起家,创办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使一个过去落后贫困的村庄成为西北大洼的一颗“新星”.1984年以来,全村经济3年翻了3番。198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45万元,人均收入1250元,他连续5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张继坤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他从教30余年,屡遇坎坷,不改初衷,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他坚持教学改革,先后编写教学讲义及辅导材料30多万宇,并发表数篇科普文章和教学专论,先后多次举行全市性讲座和观摩课。1986年,他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 曹庆学 青岛医学院血液病学研究生。长期以来,他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多次被评为本校、全省和全国的“三好”学生。平时他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先后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108篇,约10多万字,其中(抗凝血酶测定在肝脏病的临床意义>一文在1985年全国青年医务工作者学术会议上被评为优秀论文,1987年他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王学刚 青岛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一队砌砖班班长。他任班长10余年来,狠抓班级管理,坚持做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着成绩。他连续7年被评为市建安系统先进生产者。 (宣传处)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1987年,青岛市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体制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工作原则和组织实施等方面不断改进,进一步促进了广大职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在体制结构上,改党委“一元化”领导的旧体系为厂长(经理)全面负责的新格局。逐步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了厂长负责制,党委书记兼任行政副职,主管思想政治工作;政工部门划归行政序列市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在与企业的厂长(经理)签订任期目标合同和经济承包合同时,都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在考核厂长(经理)的政绩时,一并考核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在教育内容上,改与生产经营相脱离为与发展生产力融为一体,积极创立企业精神,以企业精神激励职工的创造热情和献身精神,推动生产不断发展。 在教育方法上,改单向说教灌输为双向疏导交流,开展协商对话已成为各级领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制度和新方法过去那种“我打你通”、“大—统”的旧方法正在被抛弃。 在工作原则上,改脱离实际的“高、大、空”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从政治思想到物质文化生活都受到重视。政治思想包括发展党、团员,做好后进职工的转化工作,普遍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等;物质生活包括解决职工的住房、吃饭、看病、孩子入托、上学等;文化生活包括企业文体设施的建设和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等。 在组织实施上,改过去“一刀切”的“指令型”为从实际出发的“指导型”。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上级部门对企业要求过高、统得过死、干预过多的现象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尊重企业的自主权,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搞好调研、服务和指导。 全市各企业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联系实际,坚持“服务、求实、创新”,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全市有83个企业被分别评为全国、山东省、青岛市的优秀政工企业和先进政工企业,其中青岛国棉八厂被授予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的称号,受到中宣部、国家经委和全国总工会的表彰;青岛港务局、青岛卷烟厂、四方旅社被授予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受到省委宣传部、省经委和省总工会的表彰,12个企业被授予青岛市的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受到市委的表彰。1987年全市还评选出了77名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92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组织进一步壮大,1987年,全市又有121个单位建立了政工研究会,研究会总数已达506个,有6000多名研究会会员,1987年全市各政工研究会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全市有36个研究会被评为省、市优秀研究会,其中纺织总公司研究会被评为省优秀研究会名研究会员被评为全国、省、市优秀研究干部,其中被评为全国、省的优秀研究干部3名。1987年,全市研究会共写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3100余篇,其中有1篇被全国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8篇被省、部级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 (企政处) 【统战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指导下,青岛市的爱国统一战线有了较大发展。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青岛市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员会和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相继恢复组织并开展工作。1983年以来又建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青岛市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青岛市委员会和中国致公党青岛市工作委员会。1987年市民建、市民进、市农工党、市民盟分别在黄岛区、即墨县、胶州市和胶南县建立了基层组织,市工商联在崂山县、即墨县和胶州市进行了恢复县(市)工商联组织的工作。到1987年底,全市7个民主党派的成员已发展到2176名,市工商联已发展会员2459名(其中企业会员350个、团体会员4个体会员164个),全市抓紧了党的各项统战政策的落实,至1987年底,已落实错划右派人员、原国民党军政起义投诚人员、原工商业者、非党知识分子,“文革”中被挤占的办公用房和私房,台胞、台属、民族、宗教、清退查抄物资等十几个方面的政策共36651件。全市的民主协商对话制度不断完善,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进—步提高。1987年青岛市第七届政协设27个界别,共安排市政协委员445名。全市各级政协委员共2539名(包括全国和省驻青、各县(市)区的政协委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都有一批党外人士代表,大批的非党知识分子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同时,向省和全国人大、政协推荐了一批代表和委员人选。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积极为青岛市的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共办各类业余学校8所,全年接受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的934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及文化补习和短期专业培训班结业共21250人,听讲学讲座的1837人。民主党派、工商联的334名成员进行了162个项目的咨询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新时期、新形势下统战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自1986年青岛市统战理论研究会成立至1987年6月青岛市第二届统战理论研究会召开,全市共撰写了统战理论论文43篇,并编纂了第二次统战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还编印了《新时期民主党派工作基本知识问答》发至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和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以新的统战理论指导了全市的统战工作。 据1987年统计,青岛市有在港澳的同胞6335人,在青眷属有2453人;有在台湾的同胞6.7万人,在青眷属有23万人1有侨居外国的同胞4280人,在青眷属4554人;有加入外国国籍的同胞11967名,有归侨736人.其中,在政界、科技界、工商界有较大影响的522名。全市各级统战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了与台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进行接触交往,沟通乡情,交友联谊,取得了很大成效。1987年对台通信面达50%以上,比1986年增加10%,进一步增进了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相互了解,1987年接待台胞1186人(其中来大陆探亲旅游的875人,台湾海员、渔民311人),来青岛港停泊、贸易的台湾货轮14艘(其中“三通船”7艘),来青避风、补修的渔船14条。还帮助240多名台属赴港澳和境外会亲,安置定居的台胞13名。帮助台属勤劳致富、自办企业222个.全市各区建立台胞联谊会39个(共3000个台属联谊小组),通过各种渠道与台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外籍华人广交朋友,使青岛市的海外统战工作与经济统战工作较紧密地结合起来。全市与海外合作的经济项目中,70%与港澳台同胞、侨胞、外籍华人及各方面的统战对象牵线搭桥有关。 在民族宗教工作方面,根据中发〔1987〕13号文件精神和有关政策,妥善处理了回民墓地和清真寺方面的问题。为扶持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鼓励本市少数民族兴办企业,并对山东省的德州市、湖北省的鄂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进行了糕点生产技术等支持。还解决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升学问题,部分少数民族的历史成份问题,新疆维吾尔族个体户来青岛经营问题等,增强了民族团结。修复了崂山太事业宫中倒塌的三宫殿和方丈院,整治了部分名贵树木。将湛山寺的神像作了贴金修缮,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在农村新开设了11处宗教活动点,加强了对宗教职业人员的团结和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为祖国的统一和四化建设进行有益的活动。 (统战部办公室) 【老干部工作迈出新步伐】 1984年5月,青岛市委老干部局正式成立。至1986年,全市所属12个县、区相继成立了老干部局,22个市直单位成立老干部处。1987年全市从事老干部工作的专职干部有480人,兼职干部707人,截止1987年底,全市符合离休条件的16601名老干部已有11185人办理了离休手续,其中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57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4142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6986人,这些老干部,分布在行政单位3148人、事业单位的2926人、企业单位5061人,居住在城镇的6680人,居住在农村的4505人。 1987年全市老干部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一、安置管理服务工作逐步规范化。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老干部工作体系,全市各级党组织层层建立了老干部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6县(市)、6区及22个市直单位建立了老干部局(处)。二是按照大分散、小集中和老干部从哪里退下来就由哪个单位管理服务、一包到底的原则,理顺了管理服务体制,制订和完善了管理服务措施。三是坚持和完善了规章制度。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离休老干部工作若干问题的夫定》精神,先后制定了老干部的安置管理、生活供应、医疗保健、解决住房、情况通报、经费开支、工作检查、“农转非”等政策和制度规定,保证了全市老干部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四是落实了对老干部的社会优待综合服务措施,1986年商业、粮食、供销、卫生等11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对老干部实行社会优待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具体措施,各基层服务网点,医疗部门和有关场所也都制定了具体的优待措施,并列入了岗位责任制。 二、较好地落实了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全市为老干部配备地师级以上文件3套,县团级文件172套。各级党组织都建立了老干部学习小组和阅文制度。市委老干部局还对居住在市内和各县(市)、黄岛区的厅局级离休干部,建立了定时定点送阅文件和定时定点接力传阅文件的制度。至1987年底,全市共建立老干部学习小组1936个,建立老干部党支部308个,党小组1021个。市委每年两次向县处级以上离休干部通报全市的政治、经济形势。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也都坚持了每季度或半年向老干部通报情况的制度。在生活待遇方面,一是基本上解决了老干部看病难和医药费报销难的问题,从制度和措施上保证老干部有病优先就诊,因病施治,据实报销,医疗部门坚持了老干部挂号、就诊、取药、住院“四优先”和诊断、护理、治疗“三及时”制度。全市已专设老干部病床924张,开设家庭病床500余张,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定期巡诊、送医送药上门。二是老干部的住房困难状况有较大程度好转。1987年,全市离休干部住房达标率为88.5%,其中居住市区的离休干部住房达标率已由1986年的55%上升至79.6%,22个市直单位的老干部住房达标率已达100%。居住在县以下农村的老同志住房问题已基本解决。三是老干部用车基本得到保证。全市共配备了老干部专用车辆和工作用车225辆。仅1986年市委、市政府就决定由财政一次拨款130。万元,用于市直部分单位购置和更新老干部车辆。四是老干部的日常生活物资供应得到了优先照顾。市煤气公司在气源紧张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对老干部优先供气。粮食部门对老干部照顾供应植物油、大豆、大米和小杂粮。各县(市)对居住在农村的老干部所需的冬季取暖用煤在中秋节前就基本安排落实,保证了生活需要。 三、坚持多办实事,为老干部排忧解难.根据市委于1986年4月作出的为离休干部部分家属、子女和遗属办理“农转非”的决定,至1987年底共为3980名离休干部的5703名家属、子女办理了“农转非'为1172名离休干部发放了护理费。按照省鲁人老字〔1986〕2号文件精神,为全市离休干部每人每月增发了12元的特需补助费,并提髙了洗理费和书报费标准。对1400名低工资的离休干部发放了定期生活补助。为86名1970年至1977年退休的县处级干部补发了退休费差额。 四、积极组织老干部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截止19打年底,全市有4300多名离休干部活跃在城乡各条战线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占身体尚好可发挥作用人数的60%以上。发挥作用的渠道和形式大体有3种:一是组织安排老干部从事某些社会性、专业性的工作,或是承担某些临时性的任务,如信访民调、编写史志、专项调查、维护社会治安等.另外,至1987年底,全市已成立了各级老干部协会及专业协会272个。二是老干部根据个人志趣特长和身体条件,自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义务行医、投递报刊、着书立说、参加街道工作以及从事种植、养殖业和发展庭院经济等。三是应有关部门聘请,进行技术咨询、业务指导、传授技艺、参与管理、支农服务等。 五、积极开展了有益于老干部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全市共建起了老干部活动室489处,其中1987年就增加了140处,四方、市南、台东建起了活动中心。全市各级层层开展了棋类、书画、气功、门球、老年迪斯科等文体比赛活动,举办了全市性的老干部文艺会演以及篆刻、书画展览,还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每年1届的全市老年人运动会。1987年市委先后召开了3次老干部工作现场会议,推动了全市老干部文体活动的开展。老年教育也发展较快,全市城乡已办起了老年大学、分校、学校60处,有4000多名老干部参加了学习。 (老干部局办公室) 【党校教育正规化】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前身系青岛市干部学校,始建于1950年9月。1955年春,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将青岛市干部学校改为中共山东省委第二初级学校。1958年9月改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967年10月党校撤销,1975年重新恢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校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教学、科研水平普遍提髙,干部培训能力也大大增强。 1983年中央和省委作出了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中共青岛市委认真贺彻中央和省委的决定精神,批准了市委党校关于党校教育正规化的5年规划,调整和加强了市委党校的组织领导,1985年10月市委书记刘鹏兼任校长(1986年11月改任名誉校长)。市委党校坚持从青岛特点出发,实行改革,在办学规模、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研究、校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1.从青岛实际出发,拓宽了办学的路子。先后开办领导干部、理论干部、政工干部、经济管理干部大专班,业余政工、业余文秘大专班,中央党校函授班,领导干部、纪检干部、统战干部进修班和读书班,乡镇干部岗位培训班,实现了长短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有学历无学历结合、住校走读结合,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地培训干部。据统计,自复校到1987年底共培训干部8266人次,其中短期培训干部78量人次,大专毕业干部388人。崂山、平度、莱西、胶州4县(市)从党校毕业的84级、85级培训班学员39人,有18人提拔使用,占培训人数的46%,截止1987年底,在校学员达867人,其中在校大专班10个,学员716人。2.坚持引进和培训并重,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及兼职教师由1982年底的30人增加到9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9人、讲师34人、助教43人,各学科所开课程92%由校内教师任教,教师队伍基本上达到各类学科齐全、高中初级职称结构合理的要求。到1987年底,全校教职工总数增加到199人。学校教学部门的设置也随着教、职工队伍的扩大不断趋向合理、完善。到1987年底,全校已设哲学、政经、经管、科社、文史、党史、党建、电化、理论等9个教研部门,教务处、图书馆、培训部、理论部、进修部等5个教辅部门。3.调整课程结构,基本适应了培训目标的要求。党校坚持以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课,并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增设了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由原来主要是5门课发展到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文化科学知识和有关业务知识3大类49门课。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开设了经济管理专业,在不同班次开设了国际政治、世界政治、对外贸易、电子计算机运用等必修课和选修课,选用了新教材,积极提供新理论观点、新信息,逐步形成了既有党校特色又有地方特色的比较科学的课程结构。4.理论研究坚持为改革服务、为教学服务,科研水平有所提髙,科研成果显着增多。自1978年至1987年,全校共发表理论文章557篇,其中在全国报刊13篇、省级和高校报刊90篇、市地报刊454篇,编写和出版专着及教材15本,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篇、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篇,有14人被省、市科研和学术团体聘为副会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教授何荣棣同志被选为青岛市专业技术优秀人才。5.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适应干部培训的需要。从1983年至1987年底,共投资262.5万元,改造了教学环境,增添了电化教学设备。现有教室10个,可同时容纳650名学员上课。扩大了阅览室,增加了书刊品种,目前藏书量达10万余册。新建职工宿舍两幢4530平方米、学员楼1幢3200平方米,学员的学习条件和教职工住房条件都得到了改善。 (王云峰) 【党史资料征研工作】 中共青岛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从1983年底开始组建,1984年经市委批准正式定为局级事业单位,编制22人,设4个科(征研一科、征研二科、编辑科、秘书科),1987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后,科改为处。各县(市)和黄岛区从1982年开始陆续建立了机构,调配了人员,到1987年底,全市已建立起一支60人的工作队伍,基本上适应了党史资料征研工作的需要。 各级机构组建后,积极开展了党史资料的征研工作。到1986年底写出了《中共青岛党史大事记》第二稿,并把紧进行了《组织史资料》(自编本)的编写工作.《中共即墨县组织史资料》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确定印发全国,作为县一级组织史资料的样本。完成了《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工人罢工斗争》、《五卅反帝斗争》、《1925年日商纱厂三次大罢工》、《1929年日商各厂联合大罢工》等4个专题的征研任务。结合重点征集和专题研究,编印了《青岛党史资料》第2、3辑,约60多万字。编辑印发了10期《青岛党史通讯》。 1987年,青岛市的地方党史征集研究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第一,进一步考证、修改民主革命时期党史大-取记。到1987年7月,民主革命时期党史大事记修改,第四稿,约7万字,计划于1988年底定稿付印。第二,征集编纂《组织史资料》。青岛市组织史资料上报本于1986年7月完成(共列370个名录、1152人次、4.6万字);自编本(从建党以来到党的十三大召开)于1987年8月中旬编出约40万字的初稿,印发给在青任过职的老同志审查,还分发给170个市直单位征求意见,计划于1988年10月完成送审稿。第三,搞好重点征集和专题研究。1987年重点征集了4个专题:(1)《青岛党团组织的创立及其早期活动》专辑,约24万字,已送审;计划到1988年上半年撰写好概述送印。(2)《二战时期地下党组织沿革》专辑,已征集资料40万字,正在研究整理。(3)《解放战争时期青岛学生反美蒋斗争》专辑,已编纂出40万字的初稿;(4)《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城市地下斗争》青岛专辑,已征集整理资料45万字,并撰写出3份典型材料和12篇回忆录。平度县于1986年编纂出《杨明斋》一书,16.4万字,1987年4月经山东省委党史委审定,上报中央党史委,将于1988年5月由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第四,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开始起步。(1)开始编纂青岛党史大事记。1987年4月组成了由市委常委、秘书长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研究室、党校、档案馆、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党史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的社会主义时期青岛党史大事记领导小组,5月成立了编写组,到12月20日已查阅自1949年6月至1959年12月的《胶东日报》、《青岛日报》等报刊和部分档案材料,复印、摘抄了120份文字材料,约30万字,列出364个条目,计划于1988年“七一”前写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党史大事记征求意见稿。(2)专题资料的征集已全面铺开。市委办公厅于1987年2月转发了市委党史办公室关于青岛市建国后党史资料征集的第一批专题(共60个),市委党史办公室于5月举办了承担这些专题的29个单位有关人员培训班,到1987年底,有7个单位已写出初稿。第五,出版<青岛党史通讯》。从1984年4月开始不定期刊印《青岛党史通讯》,到1987年共刊印12期。为了提高岛《党史通讯》的可读性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1987年新开辟了《工作研究》、《党史杂志》、《光照千秋》等专栏,刊登了老干部撰写的回忆录,编写了《陈少敏在青岛的故事》,绘制了《刘少奇在青岛》的连环画等,向广大党员、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第六,党史学会积极开展工作,青岛市党史学会自1986年5月成立到1987年底,共发展会员131人,分为党史研究、革命史教学、地方党史研究、地方党史人物研究等4个组,各组和全体会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开展工作,1987年2月中旬举办了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的理论研究会。全年学会会员共撰写论文130篇,其中在全国刊物上发表15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41篇。何荣棣、卢立人两位会员的论文分别获省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 (市委党史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