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四方区地处青岛市市区中部,东邻崂山县,东南接市南区,南连台东区,北靠沧口区,西环胶州湾,是陆上进出市区的必经之路。青岛市兴建的两座立交桥全部坐落在该区,进出市区的5条主要干道杭州路、小白干路、308国道和山东路、南京路均横穿全区。四方区是一个老工业区,驻区的中央、省、市属单位400余个,其中大学2所,中专8所,中学12所,专业科研机构4处,公园4个,体育场1座,大、中型工商企业40多个。四方区辖13个街道办事处,216个居民(家属)委员会,总面积22.4平方公里,人口24.2万。 “六五”期间,四方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有较大发展。5年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7945万元,平均每年递增4.4%;区直商业营业额11889.4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1%,实现利润总额3374.6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1%。到15年底,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8个,病床1435张,卫生专业人员1383人。区属小学教职工2987人,在校学生12929人,各类体育协会7个,会员424人,三级以上裁判员80人。业余体校在校学生154人。 “六五”期间区属经济的发展有3个突出特点:一是依赖老工业区的辐射优势,区直工业稳步发展。至1985年底,又发展17个直属工业企业,主要产品有棉纱、针织衫裤、服装、钢丝绳卡头、铁锚、汽车配件、烟草机械、潜水泵、石膏制品、泡沫型料等,其中铁锚、染色人造棉、针织服装等产品还畅销日本、东欧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二是乡镇经济异军突起,街道经济迅猛发展。乡镇企业总产值1981年只有1798万元,利润83万元,到1985年,产值达到4103万元,利润409万元,分别比1981年增长1.28倍和3.92倍,占当年全区产值总数的45.96%,利润总数的42.03%。1985年青岛市年利润过百万元的乡镇企业有10个.其中四方区占3个。街道经济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5年即实现利润237.2万元。三是第三产业开始兴起.5年间先后发展各类生产、生活服务网点1766个,建成了青岛市较大的3处农贸市场。 1986年,四方区的各项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了进一步发展。全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558万元,商品销售额6419万元,实现利润596.8万元,出口创汇额322万美元。建成了区干部职工业余中专教学大楼。新建了区中医院,计划生育和群众文化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和省先进单位称号。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发展(1987)】 1987年,四方区积极推进和深化改革,广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673万元,比1986年增长10.56%;商品销售额达9113万元,比1986年增长42%;实现利润1182万元,比1986年增长38.83%。 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取明显成效。全年开发产品8种,CE—1型程控测氟仪通过了部级鉴定,性能超过了国内同类产品:棉纺微孔橡胶清洁套填补省内空白;GG-1A(F)防误型高压开关柜达到了水电部和机械业部的“五防”要求。 财政状况良好。1987年.四方区为正式建区级财政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作建立广金库四方分库,并按照“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支出指标,实行总额分成,收支差额年终结"的管理办法.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商业服务业兴旺发展。区属商业系统商品销售额和实现利润分别比1986年增长38%和63.16%,创历史最好水平。便民利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务发展迅速,到年成,全区已拥有各类网点3687个,占地面积27.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72万人;农贸市场9处.上市摊位2410个,年商品上市量2742.6万公斤,成交额2688.9万元。 外向型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至1987年底。四方区共有8个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全年出口创汇额达482万美元,其中青岛东方针织服装公司年创汇额达200万美元, 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又有新的发展,区小学新生入学率达97.96%,在校生巩固率为99.9,1%。毕业生合格率达99.6%。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儿活动中心组织的全国勤巧友谊赛中岛铁路第二小学获得最佳奖;人民路第一小学创作的美术作品有8幅选送国外交流、16幅参加了全国比赛:错埠岭小学制作的根雕获省一等奖。托幼工作被评为市先进单位。职工业余教育进一步发展,四方区职工业余中专共开设各类教学班80多个招收学员4000余人。卫生工作坚持防治结合,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爱国卫生运动在省市检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灭鼠工作效果明显,已达到无鼠害标准。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9.96%,晚婚率为87.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 7‰以下。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和省、市级比赛中共获得47个第一名和84个第二、三名。 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区政府与135个单位签订了《落实治安保卫责任制实施意见签订书》,整顿加强了基层治安保卫和民事调解组织,加强了对有轻微违法行为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刑识发案率和民事纠纷明显下降。到1987年底全区共浦现出文明单位157个、五好家庭19589户,有26个单位和44名个人荣获市级以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区街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围绕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环节。四方区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抓住-个重点(区直属企业),充分发挥两个优势(乡镇和街道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并根据这个指导思想进行了街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改革调整了区经济管理机构,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撤销了工业公司和生产服务公司,扩大了区属企业在生产经营、劳动人管理、自有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增强了企业自我发展、自我改造和应变的能力。同时还在区属公司、企业和街道办事处普遍推行了承包经营,做到了经济目标明确,经济责任落实。 在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方面进行了探索对区经计委51名工作人员和各街道办事处116名新增加的人员实行了聘用制,34个工商企业民主选举或公开招聘了企业经营者。 加快了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青岛针织服装厂和青岛针织十厂在愿自互利的基础上,组建了东方针织服装公司,初步形成了纺织、漂染、成衣“一条龙”的企业生产群体。召开了首次驻区、区属单位横向经济联系洽谈会,全区共有27个企业同区内外企业、科研单位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合,当年新增利税47万元。 重视街道经济的发展。1987年,区委、区政府还制定了《关于加强街道体制建设的意见》,在街道办事处设立了2室3科(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经管科、城管科、街政科),初步理顺了关系,扩大了街道办淇处在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权限,较好地发挥了区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两个方面的作用。 四方区还利用驻区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较多,离退休科技人员较多的有利条件,加快了街道经济的发展.各街道办艰处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量力而行,讲究效益拾遗补缺,小型多样”的要求,一方面大力提倡和鼓励居(家)委会发展便民、利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另一方而又注意适当集中资金发展骨干企业,使街道经济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又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至1987年底全区共兴办街办企业248个,居办网点99个,其中年利润10万元以上的企业14个。1987年街居企业共实现利润55七6万元,比1986年提高33. 32%,有8个办事处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了30%。 【四方区农工商总公司】 四方区农工商总公司是1984年由四方区吴家村人民公社转体组成的乡镇经济实体,下属8个直属企业、6个分公司,乡办、村办、村以下3级工商登记企业160多个,固定资产7462万元,耕地2000余亩,厂房18万平方米,职工6000余人。至1987年底,四方区农工商总公司生产的产品已有化工、橡胶、机械五金、机电仪表、工艺塑料、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8个门类100多个品种。其中,“海星”牌棉胶鞋自1983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省优称号,1987年又夺得全国试穿第一;触电保安器系列产品被水利电力部确定为定点生产厂家之一;工业压力表出厂合格率达100%,畅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超细钼粉和CVO女装鞋还打入了香港市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四方区农工商总公司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总公司所属新兴、丰华、海城等3个分公司几年来先后投资2900万元,兴建了“新兴旅社”、“交通旅社”、“海城宾馆”3大食宿旅游服务中心,共拥有床位2400多个,一次接待能力达3200多人,并配备较高级的娱乐场所,建成了有百货店、蔬菜副食品店、土产店、五金交电化工店、缝纫加工、肉制品加工、照相、理发浴池、汽车修理、停车场等为人民群众和社会服务的商业小区。1987年,全公司共完成工业产值5707万元,实现利润1915万元,向国家交纳税金1100万元,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0149万元;各分公司职工平均收入达3096元,直属厂为1580元,成为青岛市比较富裕的地区之一。 【重点办好10件事】 1987年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四方区重点办好了10件事。 1.配合市人民路立交桥工程,完成了立交桥周围居民户的拆迁安置工作,保证了立交桥工程的按期完工;打通了宁化路,翻修了瑞昌路北段,既缓解了进出市区交通拥挤的矛盾,又改善了周围地区的卫生状况. 2.完善和新辟了26处绿地,整修了嘉禾路和嘉兴路两处小游园,新植行道树和观赏树木9680余株,新建花坛105个,铺植草坪花草21000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5.8%。1987年,四方区的绿化工作名列市区第一。 3.对小白干路、温州路以南7个街道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19台锅炉、48台窑炉、62座茶炉、290座大灶炉和31座小灶炉进行了改造,建成了9.3平方公里的基本无黑烟片。 4.完成了16000平方米的旧城改造,改善了部分居民的居住条件。 5.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80余万元,将污水漫流30年之久的湖岛污水河和昌化路明水沟改为暗渠,并将湖岛河开辟为宽8米、长1000米,横贯湖岛村的沙土道路。 6.对北山二路小学和南宁路小学主楼进行了维修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7.重点整顿、装修、绿化美化了人民路、杭州路、鞍山路、瑞昌路、四流南路、上饶路等6条主要干路和鞍山四路、鞍山五路、小村庄街、东村大街、尚志街等5条街巷。全区道路硬化率达到73.9%,人行道铺装率达到35%。四方区的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在青岛市城建系统检查评比中,与市南区一起荣获第一名。 8. 疏通、清挖了小村河上游长期积存的淤泥、污物,保证了河道汛期畅通。 9.对13个居民楼院的环境、社会治安进行了综合治理,为创建文明楼院奠定了基础。 10. 处理违章建筑。全年共处理违章建筑329处,面积35900平方米,其中拆除141处,面积10660平方米。青岛第二人民医院门前清理整顿工作顺利完成,为医院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 【群众文化工作继续保持省先进单位称号】 1987年,四方区的群众文化工作坚持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区街居3级群众文化网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了“四方区农工商在改革中前进”、“前进中的四方妇女”、“向辛勤的园丁致敬”、“储蓄扱影艺术展”等专题摄影展,观众达20万人次。 在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先后举办了4次影响较大的文化活动。一是“四方区街道文化室5月歌会”,有12个街道办事处的95个文化室参加,900多名居民登台表演,活跃了居民“8小时”以外的文化生活。二是“四方区街道文化站第三届音乐、舞蹈、朗诵3项调演",在各街道文化站汇演的基础上,选拔了75个优秀节目演出,观众达3000余人次。三是四方区文化夜会,从4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接纳了2万余名交谊舞爱好者。四是青岛市“海城林”故事大奖赛,有近百名故事员参赛^在西安.举办的9城市故少会讲中,四方区3名故事员代表青岛市参加了比赛,获优秀表演奖和创作奖。 1987年,四方区还十分重视群众业余文化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区文化馆和街道文化站扩大了文化班、业余专业班的招生,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5个,接纳学员500多名,其中美术专修班有数名学员考入了省内外高等美术院校;举办了老年人保健讲座和文学讲座,听众达3200人次。区街文化馆、站共为群众借书10万余册。阅览室接纳读者2万余人次。此外还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 1987年,四方区的群众文化工作在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再次保持了这一称号,青岛日报和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先后作了17次报道,南京、沈阳、抚顺、上海、北京、济南、烟台等地个文化部门前来观考察。 附:四方区本届党政主要负责人 名单 中共四方区委书记 王芝咸 中共四方区纪委书记 吴立斗 四方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 献 四方区政府区长 辛毓明 四方区政协主席 王玉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