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厚的工业基础】 青岛工业发达,门类齐全。以轻纺工业为主体,橡胶、化工、电子、仪表、食品、饮料、机械、建材等工业都比较发达。在全国164个工业门类中,青岛有141个。1987年,全市有乡镇以上工业企业2778个,职工55.7万人,固定资产原值72.6亿元;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2.6万个,从业人员31.7万,青岛的轻纺工业已有80多年的发展史,建国之初就是国家重要的轻纺工业越地,一直与上诲、天津并称为“上青天”食品饮料工业有传统的优势。青岛啤酒是我国饮料出口的重要拳头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以上。橡胶工业产值、利税一直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三位。新兴电子和家电工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并已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全市现有国家和部、省级优质产品650多种,其中国家金奖产品8种、银奖产品48种,全市优质品覆盖率已达27.1%。 “六五”以来,青岛市通过调整国民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日趋协调,工业生产全面发展,速度效益同步增长9一是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1985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比1980年增长17.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8%;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比1980年增长7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2%;乡镇工业(包括村及村以下)产值比1980年增长195%。二是发展速度持续稳定。198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9.1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1986年完成1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乡镇村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当年工业产值达到27.2亿元,比1980年增长3.32倍,在全市工业中所占比重由8.8%提高到21.5%。三是企业内部技术改造成效显着,“六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632个,形成年增加产值18亿元、利税4.9亿元的能力,全市半数以上的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促进了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有80%以上的市属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120多个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从50、60年代跨越到70、80年代,30多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四是产品出口迅速增加。1985年为9.92亿元,1986年猛增到 13.34亿元,比1985年增长34.5%.出口商品生产厂家达392个,产品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是产品质量显着提高。形成了以青岛啤酒、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青岛牌彩电、双星牌运动鞋、蓝天牌运动装、金凤凰格丽丝绣品、黄海牌轮胎、自力牌纯喊、海洋牌硅胶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拳头产品。纺织、化工、橡胶、食品等行业的产品数量和质虽在全国都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5年中,全市共试制新产品2606种,其中电阻焊三片罐.生产线、100吨平板硫化机、食用明胶等390种新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7年,是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第一年。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工业生产继续呈现出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56.8亿元,比1986年增长24.2%,比1980年增长1.2倍,年递增率为12%,实现了提前3年翻一番的目标。全市74种重点产品,超额完成年计划的有52种,占70.3%。全市重点考核的可比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89.8%。青岛啤酒、电冰箱、查当尼干白葡萄酒、耐酸泵等产品在国际评比、投标中夺魁。全市试制成功新产品、新品种562种,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42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150种,填补国内空白的65种,填补省内空白的158种。已投产的新产品、新品种427种,投产率为75.9%。1987年,在电力、燃料供应紧张、原材料涨价幅度较大的情况下,通过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市全民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268元,增长6.6%;地方国营工业实现利税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实现利润5.2亿元,增长6.6%。销售税金4.8亿元,增长0.9%;亏损户减少40.0%,亏损额下降74.20%;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84天,比上年缩短2.6天;可比产品总成本比上年提高8.2%。 【海、陆、空交通枢纽】 青岛海、陆、空交通比较发达,为青岛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青岛海运事业发展很快。国内货运有通往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辽宁的航线,国际有至香港、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航线。客运现有定期客轮往返上海、广州、大连、石岛等地。1976年成立的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已拥有4000余名海员,远洋散装货轮51艘,总载重量达200万吨,通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1987年,进出青岛港的客、货轮有3000多艘次,客运量达113万人,货物吞吐量达30?0万吨。铁路有胶济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并有蓝(村)烟(台)线贯通山东半岛。现有通往北京、沈阳、武汉、通化、上海、兰州、徐州、济南等地的直达列车。1980年国家批准建设的胶济铁路复线工程,济南至蓝村段1984年已经开通使用;蓝村至市区段正在加紧建设,其中部分区间已经完成。公路运输便利,长途客货运输线路与省内外50多个市、县相通。青岛通往石家庄的国家干线公路308国道青岛段已竣工通车。青岛民航事业自1982年起步,发展较快。1985年扩建的流亭民航机场已具备起降大型客机的条件,并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郑州、西安、大连等6条航线。1987年客运量7万人.比上年增长40%;货运量400吨,增长33%。 【5大外贸口岸之一】 青岛港位于我国黄海北部的山东半岛胶州湾内,地处北方沿海6大海港中间,水深域阔,不淤不冻,自然条件十分优良,是我国5大外贸口岸之一。青岛港主要由大港、中港、北港和黄岛油港组成,共有码头9座、泊位5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1个,营运码头岸线总长6200米。青岛港海、陆交通便利,纵横连接华东、华北、中南大片宽阔地域,水路可达全国沿海各港口,并有上海、大连、广州3条国内客运航线。港区铁路专用线12849米,与胶济线相接,通往全国各地。青岛港与世界5大洲13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吞吐量占全国第四位。 青岛港是一个综合港口,可承接煤炭、散杂货、石油和集装箱进出口及旅客运输收务。在生产管理、调度指挥上拥有相当规模的有线通信系统.并已经采用了电视指挥、电子计算机、无线电话、传真、电传机等先进技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岛港进行量大规模的建设。“六五”期间共完成基本建设和重点技改总投资2.18亿元,新增固定资产3193万元,先后进行和完成了8号码头扩建、6号码头改造等国家重点工程,港口生产核定能力增至2236万吨。 1987年,国家对青岛港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氓火改革,实行了青岛市和交通部双重领导、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青岛港坚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港口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安全接送旅客73万人次,均比1986年增长8%。港口总收入21285万元,比1986年增长1.7%,实现利润9534万元。 青岛港是我国较早开办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港口之一。1985年建成每年5万标准箱吞吐能力的集装箱泊位以来,集装箱吞吐量以每年39.9%的速度递增。1987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万际准箱,跃居全国第二位。青岛港下属的黄岛油港自1976年建成投产以来,生产能力年年增长,1987年吞吐量达到130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刘世钧) 【雄厚的海洋科研力量】 青岛海洋科研历史较长,是我国海洋、水产科研、教学机构和人才最集中的城市。建国初期,中国科学院即在青岛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海洋生物研究的专门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着名科学家童第周、曾呈奎、张玺等都曾在这里从事过科研工作。几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导下,青岛的海洋、水产科研事业有了长足发展。1986年,国务院海洋资源开发保护领导小组确定青岛为全国的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保护试点地区,并决定建立胶州湾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保护实验区。1987年,中央、省驻青及青岛市的海洋科研机构已达18个,研究范围涉及15个学科,各科研机构共拥有海洋调査船22艘、海洋调查飞机2架、大型精密科学仪器100多台(架),还有数字处理中心、海洋动力左验室等重要设施。全市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开发和教学的科技人员已达3300多人,约占全国的60%。近几年来,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还加强了应用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开发,共取得科研成果120多项,其中荣获国家发明奖的5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有的填补了国家空白。这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海洋开发和利用的步伐。青岛的海洋科研人员还参加了我国第一、二、三次南极科学考察,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进一步发挥青岛海洋科研力量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青岛已把海洋开发作为全市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加强海洋生物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近期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利用浅海和滩涂资源,发展海水养殖,开展水资源增殖工作,使海洋生物、海洋港口、海洋化工、海洋能源与海洋保护协调发展,把胶州湾建成水产技术开发的星火密集区,使之形成既有中心又有侧重的海洋开发体系。 【丰富的旅游资源】 青岛是一座山光水色秀丽、自然景观独特、文物古迹众多的海滨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位于市中心南部的海滨游览区,道路迂回曲折,楼房鳞次栉比,花园景点遍布各处。青岛的建筑各具特色,有的雄伟,有的玲珑,有的典雅,有的浑厚。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在群山和绿树拥抱中交相辉映,构成了青岛独有的城市风貌。近几年来,海滨游览区内还新建了10多个各具特色的山头公园,把青岛点缀得更加美丽,其中小鱼山公园建有一组别具风格的塔亭,登亭远望,前海景色尽收眼底。 海滨游览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人们常誉为青岛标志的栈桥和小青岛。栈桥北端与繁华的中山路成一直线,南端直伸入海达400米,桥头建有2层8角的回澜阁,登阁眺望,令人心旷神怡。小青岛与栈桥隔海相望,岛上山岩耸秀,林木常青,其最高处建有白色8角灯塔,夜晚灯光明灭,景色迷离。与小青岛相接的是礁石嶙峋、山海交错的鲁迅公园,园内建有海产博物馆和我国目前唯一的水族馆。海产博物馆系1930年由蔡元培等人发起筹建的,馆内饲养各种鱼虾龟蟹,供海产科研人员研究和游人观赏。海产博物馆东邻是着名的第一海水浴场,这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海水浴场,在旅游旺季,每天入浴可达25万人次。第一海水浴场向东不远是中山公园,园内四季花开,饲养了许多动物,并建有儿童乐园。中山公园东南部是着名的“八大关”疗养区,“八大关”内树木繁盛,环境幽雅,100多座西方别墅式建筑掩映于花草林木之间,有两个小巧的海水浴场,是避暑休假不可多得的胜地。海滨游览区内还有背山面海、景色清幽的湛山寺,建于1933年,有“中国最年轻的佛寺”之称,经3年多的修缮,去年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放。 位于市区东北部的崂山,奇峰迭出,秀水纵横,松柏傲立,并有众多的佛教、道教庙宇。崂山共有4个游览区:太平宫、华楼山、太清宫、九水,着名的有“巨峰旭照”、“飞瀑潮音”、“龙潭喷雨”、“太清水月”等12景胜。这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奇特的自然景观,为历代名流人物所仰慕。 青岛还是人文资源荟萃之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及石刻碑碣等不胜枚举,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00余处,这里有中外闻名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胶南的琅琊台,秦始皇曾3次登临;即墨的田横岛为汉初齐王田横部属500壮士就义遗址,至今石碑尚存;商代的霸王台、战国时代的齐长城、风景秀丽的天柱山及其摩崖刻石、宏大的汉墓群等都闻名遐迩。这些都是研究历史、考古、书法和进行古文化旅游的胜地。青岛市博物馆还保存了大量古文物,其中北瑰石佛造型优美,雕凿精细,令人叹为观止。崂山是我国道教“天下第二丛林”,鼎盛时有9宫8观72庵,被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历代文人墨客都曾慕名而至。青岛还有许多近代人文景观,如清朝戊戌变法领导人康有为故居及墓地,中共早期领导人刘少奇、王尽美在青活动遗址,文学家闻一多、老舍、王统照、萧军、萧红在青活动遗址等。 青岛海岸曲折,港湾甚多,水肥域阔,波平水清,是垂钓者的乐园。这里举办过多次国际钓鱼活动。国内外垂钓者在这里既可欣赏青岛美景,又可品尝到青岛的海鲜珍品。 为了更好地接待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近年来青岛加快了旅游服务业的建设。目前有现代化高层宾馆、饭店和花园式别墅近300处、3万多个床位,各类疗养院20多处。1987年来青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游客466万多人次,其中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国际海员5.4万人次。 (朱海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