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水产养殖量增 质升 效益高
发布时间:2013-07-18
今年上半年,胶州市水产品养殖产量突破3万吨,产值2.5亿元,水产养殖业正朝着精细、特色、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
截至目前,胶州市拥有国家级良种场1家,青岛市级良种场2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青岛市水产品“十大品牌”2家,青岛市无公害养殖基地15处。
近日,胶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先后到青岛丰兆源淡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青岛兆俭淡水虾养殖专业合作社、青岛联谊生态园进行了实地调研,这三家企业(业户)有特色、代表性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市水产养殖业的水平。
千亩水面“种”网箱
在铺集镇邢家岭村的青岛丰兆源淡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偌大的水库一望无际,几艘小船停在岸边,一个又一个的网箱连成片遍布水中。据合作社理事长王学兆介绍说,早在2008年,他们就去南方考察学习,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发展网箱养殖,目前已经有了规模和效益,从几百个网箱到近三千个网箱,社员也是越来越多,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起到了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的作用。据悉,该合作社基地主要进行大水面水库网箱养殖,养殖水面共有990亩,以投放鲢、鳙鱼为主。在养殖过程中鱼类自然摄食水中浮游生物,不需人工投喂饲料,也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不排放污染物,真正实行生态养殖。目前,基地已经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
虾池“蹦”出高产虾
位于李哥庄镇魏家屯村的青岛兆俭淡水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于天气炎热,虾池中的增氧机正在全速运转,水花四处飞溅。“通过去南方学习标准化养殖,普通虾池年产五六百斤,现在的大棚虾池可年产5000斤南美白对虾,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能卖上价。”合作社负责人魏兆俭介绍说。据悉,该合作社注册资金150万元,拥有注册商标“兆俭”牌。合作社共有养殖户10户,养殖面积200亩,主要实行土池大棚养殖,包括拱形大棚和斜面大棚两类,主要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年产量可达700吨。今年与正大集团合作,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模式。在多年养殖实践的基础上,合作社对斜面大棚进行改良,在土池上方改建拱形大棚,采用温棚暂养与土池养殖相结合模式,既增加了养殖空间,又为生产提供便利(包括巡塘、投饵、增氧等)。魏兆俭说,他于4月12日放养第一茬南美白对虾共196万尾,目前长势良好,6月20日出池上市,规格在50头/斤,每斤市价30余元。6月10日进行了第二茬虾苗放养,共放养200万尾。两茬养殖可实现亩产5000斤。
生态园游进“名特优”
位于李哥庄镇的青岛联谊生态园,这是一处“名特优”冷水鱼养殖基地,集水产品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我们充分利用‘一湖、一园、一渔家特色’的区位环境优势,重点从事水产品养殖和发展休闲渔业,打造创建旅游特色和品牌,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扩大对外影响。”青岛联谊生态园经理姜德宝介绍说,公司被山东省工农业旅游示范区评定委员会授予“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被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授予“青岛市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等多种荣誉称号。公司园区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淡水湖分东湖和西湖,水质清洌无污染,湖中放养着鲟鱼、梭鱼、淡水青鱼、健鲤、鲢鱼等10多个品种的鱼类。其中园区北部有山东省唯一的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驯养基地。该公司进行娃娃鱼养殖已有三个年头,放养的娃娃鱼、杂交鲟长势良好。今年又引进了200尾娃娃鱼幼体,现共有240余尾,娃娃鱼养殖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还引进了三文鱼5000尾、虹鳟鱼1000余尾,青鱼8000尾。姜德宝介绍说,他们在日常生产管理中,从优化养殖环境入手,重点调控养殖温度、改善养殖水质、重视病害防治,投喂高质量的配合饲料,生长率大大提高,为打造青岛市最大的名贵珍稀冷水鱼养殖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们大力抓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科学发展,积极引进优质高效新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养殖,促进了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表示,他们积极推广淡水鱼大水面网箱养殖、南美白对虾土池大棚养殖、名特优冷水鱼类标准化养殖等先进模式,特别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今年我市专门学习了正大集团的先进养殖模式,并在李哥庄镇进行了试养,采用温棚暂养与土池养殖相结合模式,一年可以养两茬,实现亩产量5000斤左右,是平常一般产量的近10倍。在监管方面,市海洋与渔业局定期对养殖基地进行水质检测、现场检查、技术指导,使养殖业户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规范操作、安全管理,真正实现无公害生态化养殖,为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安全优质的水产品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