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深化陆海统筹,打造蓝色经济领军强市
发布时间:2013-04-17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起步之年。全市蓝色经济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将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积极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切实做好规划布局、生态保护、科技支撑、海洋文化四个篇章,坚定不移的走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蓝色经济的新跨越。一、高标准描绘陆海发展空间蓝图。统筹陆海空间规划,切实将海域空间纳入全市一盘棋考虑,加强海洋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快编制和修改完善《即墨市海洋功能区划》《即墨市海域利用规划》《即墨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将丁字湾区域列入全省九大集中集约用海核心区,编制规划了《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用海规划》,通过岸线整治、养殖池改造和还原湿地等方式,新形成土地19.5平方公里。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突出蓝色引领,谋求蓝色跨越,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全域发展领军城市”的全新定位,引进国际知名规划团队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进行海陆统筹规划,在即墨东部拉起了蓝色硅谷核心区和蓝色硅谷产业区建设的大框架。其中,蓝色硅谷核心区以打造世界知名的海洋科技研发、成果孵化、人才集聚、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和科研成果交易中心为目标,主要规划建设总占地351平方公里的“一带二区四谷”。“一带”即沿滨海大道展开的滨海旅游带,“两区”即科技创新驱动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区,“四谷”即凤凰山研发创新科教谷、大任河商务办公CBD中心谷、温泉河居住休闲度假谷和皋虞河科技旅游谷,集中布局海洋科研教育、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重大平台项目。目前,核心区内9条道路建设开工在即,山大青岛校区动工建设,7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陆续启动,60万平方米孵化器、2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等陆续形成集中开建的热潮。蓝色硅谷产业区空间上对接烟台、承接青岛,定位为蓝色硅谷核心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区,主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服务外包等高端产业。目前,产业区道路交通、水系改造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鳌山湾底部海洋湿地专题研究等工作已陆续展开。二、实施海洋生态保护,打造美丽海洋。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开展海域海岸带资源整治修复,优先将资源条件突出、生态价值高、开发潜力大的海域纳入整治修复范围。2011年,争取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3000万元,用于鳌山湾岸线综合整治修复,通过岸坡防护、岸滩改造、景观整治等措施,对海湾岸滩、岸线进行整治修复,实现岸线保护、海湾环境改善的目标。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已获国家海洋局批复,项目资金已拨款到市财政。将于上半年开工建设。积极开展“海盾”、“碧海”、“护岛”等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查处海域、海岛环境领域违法行为,坚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适时纰漏案情。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做好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服务,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把好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关口,严格控制陆地污染物排海。建立并实施海洋工程区域限批制度,完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标准建设,扩大公众参与,杜绝严重损害海洋环境的项目上马,加强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非法围填海、违法倾废、违法采砂巡查力度,打击违法行为。三、提升海洋的科技支撑。加大海洋科技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专项经费,提升海洋的科技支撑。在汇聚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汇集先进的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的合作体制。积极推进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和队伍建设,实现全市海域无缝隙监控,开展全海域的动态监视监测,加大围填海项目、大陆岸线的监测力度,提升海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四、提升海洋开发的软实力。积极挖掘我市独有的海洋资源,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海洋文化活动,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积极发展海洋文化游、休闲度假文化游、海岛休闲旅游等,构建以度假旅游为核心的高端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海洋文化产业群。培育支柱型海洋文化产业。 陈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