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进大海2000万,一年捞回2个亿
放进大海2000万,一年捞回2个亿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青岛近海去年水产苗种放流近11亿单位
                                                                          对虾梭子蟹效益最高
  
  昨天,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去年增殖放流的账本:2013年我市放流总投入共计2200余万元,近海水产苗种放流总规模达近11亿单位。 2013年,青岛市沿海放流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等水产品产出均为投入的6倍以上。青岛沿海渔民通过回捕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海蜇等放流品种,2013年毛收益超过2.1亿元。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周建伟
  获益渔民回捕收益超2亿元
  近年来,渤海地区野生中国对虾海捕量较往年有较大增长。数据显示,我国海域中国对虾的海捕量在1979年达到最高峰,超过4万吨。随着人口增长与过度捕捞日益严重,海捕中国对虾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近两年渤海地区中国对虾的海捕数量有所增长,跟附近海域的增殖放流活动有一定关系。 ”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清印说。
  我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13年青岛市沿海放流中国对虾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7.3,放流三疣梭子蟹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6.2,放流日本对虾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7.8,上述放流品种的产出均为投入的6倍以上。 2013年青岛市沿海回捕中国对虾产值约9946.8万元,回捕三疣梭子蟹产值约4783.2万元,回捕日本对虾产值约2329.5万元。青岛沿海渔民通过回捕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海蜇等放流品种,2013年毛收益超过2.1亿元。
  “海洋资源日益减少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问题,目前来看,中国是海洋水产增殖放流规模最大的国家。 ”王清印说。增殖放流在保护海洋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共识,从上世纪80年代起,青岛地区开始海洋增殖放流的尝试,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增殖放流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品种“土着”海鲜占比最大
  牙鲆鱼、中国对虾、梭子蟹等“土着品种”是我市增殖放流最多的海洋品种。 “不像真鲷鱼等远洋鱼类,牙鲆鱼主要在近海活动不会‘跑走’,属于家门口的鱼,老百姓最受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介绍,近年来随着国际海洋意识的不断增强,除了放流 “土着”品种,也会放流远洋鱼类。 “目前为止,青岛地区引入成功的只有两个案例,一个是自英国引进的大菱鲆,再一个就是从美国引进的海湾扇贝。 ”王清印说,外来品种的增殖放流要经过比较严格的科学论证,引入不当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我市海洋与渔业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放流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金乌贼和鲢鳙鱼等。海水放流区域主要选择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崂山湾海域,淡水区域主要选择莱西湖、尹府水库等大型水库。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增殖放流规模不断扩大。 2011年放流各类水产苗种8.37亿单位。全市五处增殖型人工鱼礁区共投入资金5091万元,投放礁体34.5万方;2012年全市放流水产苗种9.82亿单位。五处增殖型人工鱼礁区共投入资金4820万元,投放礁体35.5万方;2013年本市放流总投入共计2200余万元,放流总投入较去年增加261万元,同比增长20%。本市放流总规模达到7.293亿单位,同比增长14.8%,加上省厅放流数量,青岛近海海域放流数量总计近11亿单位。
  进展
  改进工作加强评估
  “在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方面我们确实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这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来完成。 ”雷霁霖说。增殖放流品种的选择、苗种规格、放流区域及数量都需要综合考虑海域环境生物容纳量、生长曲线等数据因素,因此需要对近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常规监测,对放流品种进行跟踪调查以评估各湾适宜的放流数量,为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关部门曾对放流海域胶州湾进行了3次跟踪调查,对鳌山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1次本底调查和3次跟踪调查。虽然调查频次可以满足放流效果评估的基本要求,但无法对放流生物的分布、洄游和生长特性进行细致分析。


  
版权所有:招远市海洋与渔业局 地址:青岛市高雄路18号海洋大厦17-20楼
鲁ICP备050385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