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参的人工养殖已成为一项新兴的,前景广阔的养殖产业。尽管海参养殖发展迅速,但养殖技术并不成熟,很多问题都是在不断摸索中取得相关经验,最科学养殖就是生态的养殖模式。
一、海参池塘的选择建设
海参养殖效益可观,引发大批投资商盲目投资而忽略养殖很基本的问题,参池建设就如楼房的地基,因此参池的位置、底质等情况直接决定海参养殖的成败。池塘的选择和建设要达到的宗旨是保证充足及时换水量,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靠近海域,排换水方便;二是池底要平坦,南北向好过东西向,换水彻底,不留死水带,并能保持高溶氧;三是池内附着基以投石筑礁最好并保证行距4~5米,堆距2~3米,或投瓦片、网笼等其他其他附着基,总之应保证附着基面积占池底面积的50%以上,以确保海参冬夏眠有足够的栖息地,并有充足生物饵料。
二、科学控制放苗密度
目前海参养殖多数采取轮捕轮放的模式,为保证更高的苗种成活率,最好在四月中旬或十月底放苗,为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风险,本人建议投放150~300头的苗,如果通过科学管理可以保证一年半长成商品参。放苗多少要根据池塘面积和附着基量相适应,一不能少投,浪费养殖空间;二不能多投,密度过大造成饵料缺乏、种间抑制,相继出现诸多问题。现在为追求高产必须放足苗,但要适当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三、日常管理1.1~4月
这个季节是海参发病最严重的时候,主要是肿嘴化皮综合症,病因是感染弧菌属和嗜气假单胞菌属,这是一种病原性疾病,因此具有传染性,如不早预防治疗将会造成很大损失。感染初期,海参一般会有摇头现象,口部围口膜松弛,触手反应迟钝,有的伴随吐肠现象;进入感染中期,海参身体收缩、僵直,口腹部开始出现小面积溃疡,口部肿大不能收缩与闭合;到了感染末期海参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死亡融化为鼻涕状胶体。治疗宗旨,早发现早治疗,一般在感染初中期用聚维酮碘、活性碘等成分的消毒剂合理用剂量并连续施用两次一般可治愈大部分。主要还是以防为主,在此期间定期消毒。
2.3~6月
这是海参主要的生长季节,因此这段时间要保证池底有丰富的饵料以保证海参健康快速地生长,目前大多参农还是不习惯投喂饲料,并不能根据自己池塘及投苗情况来决定是否投喂,只是看别人喂即喂。往往造成海参饵料缺乏影响生长,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量低下,依然效益不高。目前投喂的饲料多数是海泥拌海藻粉加工而成,因此投喂不仅营养低而且造成海参池底污染,给后期养殖造成很大麻烦。建议投用北京新微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渔丰108》培藻生物饵料,它是根据海参生物饵料营养需求定性培养底栖硅藻,具绿色、环保、安全的无污染的特点,月定期施用两次,每次亩用2~2.5公斤将会很好的保证海参的生物饵料需求,提高生长速率。在此期间同时要施用活菌改底产品,目前效果较好的是由北京新微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国家农业重点微生物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净底宝》高科技微生态制剂产品,分常温型和低温型两种,供不同温度条件下使用,定时施用250~350克每亩水面,将预防后期由于池底发黑发臭及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超标而引起的海参漂浮死亡现象,同时大大抑制有害菌繁殖滋生,减少病害。
3.6~9月
这是海参夏眠的季节也是问题最多的高风险期,首先是由于前期缺乏底质改良的预防意识,总是等池底发黑发臭及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超标后才改,此时已经造成重大损失,实践证明氨氮达0.5mg/L或亚硝酸盐超过0.1mg/L就会出现大量漂参现象,再就是气温偏高、溶氧偏低给海参造成应急反应而吐肠、死亡。海参虽是低耗氧的水产动物,但水中溶氧低于5mg/L后其他水质因子会发生很大变化,给海参造成不良应急反应;此间最大的问题是雨水偏多,尤其是暴雨频繁,使海水盐度急剧下降,造成海参应急死亡。2006年夏威海及大连养殖区都因雨水过大造成养殖户的巨大损失,最为严重的就是底质不好、缺氧还有海水淡化全部存在的池塘基本绝产,在前两个人为能控制的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养殖户,都能把损失减至最小程度,在山东文登自三月份就定期使用北京新微《净底宝》的客户都未出现绝产现象。此期间重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常听天气预报,如有大雨或暴雨避免放水,而多用几次《净底宝》,并且在雨后注意及时从闸门上方排水;二是半月一次定期使用《净底宝》,防止底部有机质过多积累腐败变质,引起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超标;三是阴雨天注意增氧,有条件的最好用上增氧机,否则要在阴雨天常撒增氧剂,含氧量在10%的亩用200g,连用5天,保证溶氧在5mg/L以上。
4.10~12月
前期是海参生长的第二个季节,大连一般能生长至11月中旬,山东一般生长至12月初,除大篷养殖的可延长一定生长时间。此间需注意两个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保证海参生长季节饵料充足,管理与3~6月份相似,定期月投《渔丰108》两次,每次亩用2.5~3.5公斤,比春季稍加量的原因是随温度降低有大批量藻类死亡,包括单胞藻和大型藻类;二是提前安全过冬,由于进入冬季以后基本不再换水,尤其大连海参养殖区的封冰期较长,所以更应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一是封冰前的消毒和有益菌的投放,经过一年的养殖周期,如果有害菌的数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病害,目前大连养殖区在11月份后就有大量海参化皮的现象,这与前期管理不善和后期预防工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因此,温度降至7度左右要连续两遍消毒,杀灭有害菌,问题是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会减少有益菌的数量,故消毒后必须投放北京新微生产的低温型《净底宝》,投入大量有益菌,此时虽然有益菌在低温下繁殖速度也比较慢,但仍可存活,这样的话,来年温度回升后,首先繁殖起来的是有益菌,不仅及时改善水质微生态循环,还将大大抑制有害菌繁殖,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养殖风险。
四、海参养殖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换水调控
每次换水建议多次少量,这样虽不如大排大换换水彻底,但可以减少水温、盐度及其他水质因子的突变,减少海参因环境变化大而造成的应激反应。如果下雨后注意要从上方排水。
2.池底清理
目前多数池塘在2年以上,因此底部淤泥较厚,尤其是从未用活菌改良过的老池塘,不仅容易产生疾病,而且海参生长速度较慢。建议定期用活菌改良池底的同时3年左右清淤一次,如果考虑成本问题,可强力抽水泵来回冲刷池底,对附着基要清洗的更彻底一些,清塘后定期用《净底宝》改良将可维持至少3年。减少清塘成本。清理后消毒可选择方面便宜的三氯代替漂白粉。
3.水位控制
在海参生长季节一般水位控制在1~1.2米即可,一是光线充足,促进单胞藻类的生长繁殖,为海参生长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另一方面增加水体溶氧,个别池塘如果青苔或钢丝草较多要在开春时适当提高水位,多投入《净底宝》来抑制其繁殖,另早投入《渔丰108》培养起单胞藻类满足海参饵料需求的同时来控制水的透明度,使池底大型藻类因光线不足而得到控制。
2010年,沾化县冯家镇大棚养殖海参喜获成功,所用海水为深水井里的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方可用。海水一旦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海参养殖的成败。必须建设蓄水池,过滤→暴晒→氧化→养殖用水,如用深水井水特别注意氨氮指标。
(转自海洋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