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打算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16-04-27

2015年,在国家海洋局、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指导支持下,我局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工作部署,深入实施“海洋+”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实现创新升级,现代渔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依法护海兴渔实现提质升级。预计全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3200亿元,增长9%;水产品产量122.7万吨,实现产值152亿元,分别增长5.6%和10.5%。

一、海陆统筹,综合治理,美丽海湾建设打造新亮点。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健全胶州湾保护管理工作体制机制的意见,对领导体制、职责分工等进行了明确,市政府成立了胶州湾保护委员会及办公室成立并全面运转。启动了总规划面积230平方公里的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申建。严守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严禁胶州湾围填海,开展湾内养殖池塘清理收回,收回、拆迁虾池4000余亩。全面启动胶州湾海域养殖设施二期清理整治工程,清理恢复海域面积1万余亩。通过各方努力,胶州湾保护成效显着,水域面积不减反增,水质状况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景观品质不断提升。中央领导同志对我市胶州湾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国家海洋局王宏局长视察胶州湾保护工作时给予充分肯定。省政府在我市召开胶州湾海洋生态综合整治现场会,推广海洋生态整治修复经验。

二、聚焦生态,创新工作,海洋综合管理实现新提升。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助力海洋要素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成运营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我市海域使用权首次公开招拍挂出让并在全国首次实现网上公开出让。重点做好董家口港区、地铁过海隧道等项目用海保障。积极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引领海洋生物等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开展海域抵押贷款登记,帮助企业融资10.37亿元。编制完成《青岛市海岛保护规划》和4个单岛规划,成为全国第一个市级海岛保护规划,总投资1亿元的大公岛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全面启动,灵山岛、竹岔岛一期整治修复项目全面完工。新获批大小管岛岛群海洋保护区,全市海洋保护区达到6个,面积635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面积5.2%。积极做好浒苔应对处置,创新作业方式,完成浒苔打捞12.7万多吨,超过前三年总和。做好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价,开展了六大类14个专题293个站位的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监测,97.8%的海域海水环境符合一、二类水质标准,近岸水质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积极推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

三、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现代渔业发展增创新优势。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水产健康养殖基地、渔业资源养护基地、远洋渔业生产基地、水产加工出口基地、水产冷链物流基地等现代渔业“六大基地”,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安全、放心的水产品。将加快发展远洋渔业作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全市远洋渔业公司27家,已批远洋渔船133艘,其中,正在作业91艘。全年远洋产量达到13.6万吨、产值12亿元,分别是“十二五”初的45倍和10倍多。我市远洋渔船平均功率1222千瓦,平均吨位801吨,平均功率、平均吨位、远洋产量增幅皆居全国第一。投资超过百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一期开工建设。加快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已建成7处增殖休闲型海洋牧场和我市首个公益性海洋牧场,共完成投资3.5亿元,投放礁体144多万空方。争取各级资金3800多万元,放流水产苗种16.4亿单位,再创历史新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全市70%池塘完成标准化改造,总面积达到7万亩。引进了国内首套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全市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110万平方米,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470个。第20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在我市成功举办。

四、强化监管,严格执法,护海兴渔彰显新成效。坚持把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海洋生态安全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全市查处海洋违法案件9起、行政罚款87余万元,渔业违法案件336起、行政罚款155余万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涉渔“三无”渔船清理、渔船违规载客等专项整治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实施标准化笼壶作业渔船更新换代工程,为8300余艘渔船装设电子标识,整合北斗、AIS防碰撞系统、短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强化渔船监管,实施远洋渔船船位监测,2015年我市未发生渔业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水产品安全治理行动,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6%。认真执行支渔惠渔政策,落实年度渔业油价补助资金2.2亿元,政策性渔业保费补贴比例全国领先,渔民入保率达95%,人均保额38.5万元。深入开展“海盾”“碧海”“护岛”“护渔”专项执法行动,做好海域使用、海岛管理、海洋环境、渔业资源等海上执法保障任务。加强海洋执法装备设施建设,海监维权执法基地维修改造项目建成。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海洋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发展新常态,创新工作新思路,加快推进“两个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蓝色粮仓建设),努力提升“三个能力”(海洋管理基础支撑力、现代渔业核心竞争力、护海兴渔科学管控力),全力保障“三个安全”(海洋生态安全、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我市海洋与渔业发展率先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加快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夯实海洋管理基础支撑力。全面推进美丽海湾建设。认真贯彻国家蓝色海湾治理行动要求,编制胶州湾保护总体规划,制定胶州湾保护实施意见,构建胶州湾保护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积极创建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完成胶州湾养殖设施二期清理整治,探索在胶州湾内实施封海育鱼。实施胶州湾综合执法,重点整治乱捕乱养、乱排乱放、乱倒乱采、乱填乱建等行为。强化海域海岛使用监管。推进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开展《青岛市海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编制。支持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运营,提升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推进岸线保护与修复,实施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控制。以《青岛市海岛保护规划》为引领,加快推进大公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完成灵山岛二期、竹岔岛整治修复项目。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展近海海洋生态红线选划。建成运行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加大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监测密度和频率,适时推广有缆在线监测。完成海洋预警报能力升级改造,增建海上浒苔处置平台,提升浒苔应对处置能力和资源化高值利用水平。加快海洋经济创新引领。积极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以及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项目。加快推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

二是着力打造富饶蓝色粮仓,增强现代渔业核心竞争力。强化渔业发展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全国现代渔业实验区建设。深入实施现代渔业发展四字方针:一引,即引进国内外优质水产品。二增,即大幅增加远洋捕捞产量。三稳,即稳定发展水产养殖。四控,即科学控制近海捕捞。厚植远洋渔业发展优势。争取年内作业远洋渔船达到100艘,远洋捕捞量突破20万吨。扶持建立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重点抓好鲁海丰马来西亚北方渔业产业园、巨容印尼海洋综合产业基地等9个项目建设。加快中国北方(青岛)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大力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新发展工厂化养殖2万平方米,新增池塘标准化改造2000亩。积极实施蓝色种业发展计划,搬迁新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实施生态放鱼工程,全年放流水产苗种10亿单位。开展生态养殖和海洋牧场建设,投放渔礁礁体5万空方以上。着力加强渔业品牌建设。突出发展海珍品保鲜和精深加工,着力创建休闲垂钓示范基地。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强化现代渔业基础保障。认真落实渔业油价补贴和渔业政策性保险等惠渔政策,大力推进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抵押贷款,探索将渔业养殖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和渔业科技培训行动。

三是健全完善执法长效机制,提升护海兴渔科学管控力。深化安全整治效果。着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加快渔船渔港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渔船普查登记和电子标识配置。集中开展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加快实施标准化笼壶作业船型示范推广工程,强化远洋渔船船位监测,保持渔业安全生产平稳态势。提升执法监管效能。深入开展“海盾”“碧海”“护岛”“护渔”专项行动,突出抓好伏季休渔管理,加强“三无”渔船和违规渔具专项清理整治,严厉打击违规捕捞行为。加强涉外渔业管理,维护渔民利益和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