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渔业振兴规划2013年落实情况

青岛市渔业振兴规划2013年落实情况

发布时间:2014-08-06

一、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原良种场建设,继续强化水产良种体系构建。

  重点开展了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水产良种选育工作,培育了宏泰、贝宝公司等10家育苗水体在一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产育苗基地,目前生产情况良好。润海、锦绣海湾等斑点鳟鲑、澳洲雪鲈等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情况良好。加强了省级以上原良种场建设,全年完成建设7家省级以上良种场。

  二、提升养殖设施标准,推广高效养殖模式,加快渔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

  一是重点抓好池塘标准化改造。全市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13000余亩,其中即墨市久润公司完成养参池塘改造近2000亩,城阳区上马街道完成西部沿海养参池塘改造6000余亩,红岛经济区河套街道完成养参池塘改造5000余亩。全市10.8万亩养殖池塘已完成标准化改造近7万亩,近七成池塘达到了池水深、基坚实、渠畅通、路成网、电到塘、机配齐的稳产高产标准。二是加快推进陆基工厂化养殖。以黄岛区卓越、润泽源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企业发展迅速,新建车间36000平方米,新上循环水设备6套、海参半自动化倒框机16台,同时不断探索老虎斑、东星斑、星川斑鲽等新品种繁育和养殖,崂山区引进了海葡萄(一种海藻、又名葡萄藻,被喻为植物中的鱼子酱)人工育苗和工厂化养殖,全市工厂化养殖布局进一步优化。三是突破发展大型藻类养殖。青岛聚大洋海藻工业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在灵山湾确权21000余亩计划进行海带、麒麟菜及龙须菜等藻类养殖,截止10月底带动黄岛区藻类养殖3000亩,收获海带、龙须菜等5000吨。崂山区在王哥庄海域发展藻类养殖2000亩,主要养殖海带、裙带菜、龙须菜、马尾藻等大型藻类,并引进了新品种金海带进行试养。四是继续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在崂山区王哥庄、沙子口海域新上网箱20个,在开发区石岭子礁海域新上网箱50个,养殖六线鱼、斑点鳟鲑、鲆鲽类等,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推动作用。五是认真做好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组织技术力量帮助创建单位规范生产操作,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全市共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5处,将于11月进行验收,有力的带动了我市水产健康养殖整体发展。

  三、完善政策配套,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推动远洋渔业发展。

  一是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青岛市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二是积极推动远洋渔船建造及远洋渔业项目申报。我市共有注册远洋渔业企业18家,作业渔船31艘,已获批在建渔船17艘,已获批待建渔船35艘,待批渔船60余艘。目前有4家远洋渔业企业的9艘金枪鱼延绳钓船、6艘秋刀鱼鱿鱼兼捕船及16艘季节性远洋渔船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公海海域从事远洋渔业生产。积极协助企业扩大海洋捕捞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目前我市多家远洋渔业企业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等国家有远洋渔业合作项目。三是积极争取部局及省厅支持,邀请相关领导与远洋渔业企业进行座谈、召开大型拖网加工船可行性论证会、考察相关企业渔船及基地建设,有力地保证远洋渔业项目正常开展,2013年共有12艘远洋渔船争取国家扶持资金6740万元。

  四、开展增殖放流,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大力推进渔业资源修复。

  一是积极组织实施增殖放流。年初制定了《2013年青岛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全年计划投入资金2118.5万元,放流各类水产苗种9.36亿单位(含省级放流任务)。为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放流任务,我处严格执行《青岛市渔业资源增殖站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增殖站苗种生产过程的监管,对放流苗种进行了严格的检验检疫,合格后才准予放流。同时按照放流技术规范要求,会同各相关处室组织专门人员对放流苗种规格合格率、成活率和数量等指标进行了现场验收。已组织放流验收23批次,完成市级放流任务5.5亿单位,协助省厅完成放流任务3.8亿单位,崂山、黄岛区组织放流1.3亿单位,全市放流已达10.6亿单位,超额完成年度放流任务。二是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2013年全市启动建设一处公益型海洋牧场和两处增殖型海洋牧场,续建一处增殖型海洋牧场。已完成投资4474万元,投放礁体13.7万空方,其中:崂山湾公益型海洋牧场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074万元,制作完成2500块混凝土构置件礁体,改造200条“废旧渔船鱼礁体”,现已在会场湾海域投放礁体1.5万空方,年底前完成剩余渔船礁和混凝土构置件礁的投放;崂山区海泉海洋牧场完成投资740万元,投放石块礁体2.8万空方,建成3个鱼礁群,移植鼠尾藻10万株,底播魁蚶苗种500万粒;黄岛区高峪海洋牧场完成投资1800万元,完成礁体投放3.6万空方;黄岛区斋堂岛海洋牧场完成投资860万元,投放石块、废旧渔船等共5.8万空方。

  五、保持优势领域,扶持大型加工基地,稳步推进水产品加工及贸易。

  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稳定发展来进料加工,研发即食、方便、高端精深加工产品,重点抓好海参、对虾、贝类和大宗鱼类等养殖品种加工,扶持推进城阳区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胶南市明月、聚大洋海藻加工基地,黄岛区特色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今年6月,落户于董家口经济区的中国北方 (青岛)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101.7亿元,总面积近6000亩,包括锚地、码头、水产品交易及集散中心、水产品加工基地等功能配套完善的综合产业园。

  六、明确监管责任,强化培训抽检环节,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研究制定了《2013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与各区、市局签订了《2013年度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积极探索了乡镇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并在全市建立了企业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从而形成了“责任明确,协调一致,规范有序”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二是抓好产地环境、渔用投入品、生产标准化三个环节。对产地环境进行水质跟踪监测,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要求重点划定一类、二类、三类养殖水域,强化渔用投入品使用监管、大力普及“三项日志、五项制度”,对渔业生产的重点环节进行监管,确保养殖生产过程标准化、规范化。三是不断加大水产品安全抽检力度。研究制定了《2013年度青岛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方案》,对重点养殖品种(包括刺参、鲍鱼、贝类、虾蟹、鲆鲽鱼等)和重点苗种加大了监督抽查力度。截至目前,全市渔业系统圆满完成农业部、省、市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任务879批次,水产品质量综合合格率为99.5%,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四是研究制定了《青岛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红名单、黑名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开展了“‘食安青岛’整治行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专项检查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治理工作,日常巡查、专项整治和重大节日执法检查紧密结合,实行对农业部健康养示范场、无公害基地、规模养殖场和个体散户分级监管原则,尤其对风险大、诚信低的养殖散户监管保持了高压态势。对外公布了举报电话,充分调动起公众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积极性。五是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进程。通过了无公害水产品认证19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22个。六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举办了春季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邀请了有关专家领导进行了授课,全市来自基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近200人参加了培训班。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为契机,研究制定了《青岛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七、规范企业管理、积极组织申报,加快发展休闲渔业。

  组织16家企业进行了山东省渔业协会休闲垂钓分会的申请工作;根据省厅要求,对全市范围内的“渔家乐”单位展开检查,并推荐优秀企业纳入全省休闲旅游推介名单;推荐企业参加全国第二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青岛和谐桃源、昊海悦、联谊、鲁海丰四家企业进入公示阶段,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市将拥有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9处。全市休闲渔业示范点累计投入40亿元,总面积达16万亩,水面面积9万亩,年可接待游客14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