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5-11-06

    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实现创新升级、现代渔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依法护海兴渔实现提质升级,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上半年,完成渔业经济总产值202.4亿元,增长3.9%;水产品产值44.2亿元,增长3.3%。

  一、深化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提升用海服务水平。全力支持西海岸新区海域使用管理创新、争创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运营,我市海域使用权首次公开招拍挂出让,两宗199.8公顷海域挂牌成交,是全国首次网上海域使用权公开出让。对重大用海项目全程跟踪、高效服务,上半年完成蓝色硅谷滨海景观整治工程等8宗项目用海保障。二是坚持规划区划引领。跟踪协调推进省级区划青岛部分的调整报批,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公示和听证。加快市级海洋功能区划和县级海域使用规划编制、评审、报批,海洋功能区划、海岛保护规划等成果进入市规划展览馆展出。三是加强海岛保护利用。《青岛市海岛保护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启动实施大公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开展工程项目设计与论证。灵山岛二期、竹岔岛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新申报斋堂岛整治修复项目。四是强化基础能力建设。《青岛市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实现提升。

  二、强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一是全面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完成规划修订和自评报告,已经省政府同意上报国家海洋局。二是着力构建生态湾区。市政府成立胶州湾保护委员会,胶州湾海域养殖设施二期清理整治工程全面启动,稳步推进胶州湾海洋特别保护区申建,着力打造美丽生态湾区。省政府在我市召开胶州湾综合整治现场会,推广海陆统筹海湾治理经验。三是强化海洋环境监测。开展青岛市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系统和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突出抓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编制发布《2014年青岛市海洋环境公报》,2014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成果在国家海洋局验收考核中获优秀等级。四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组织实施青岛市海洋预警报能力升级改造,修改完善《青岛市海洋大型藻类灾害应急预案》,积极做好浒苔应对处置,增强海上拦截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浒苔到岸率,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三、突破发展远洋渔业,渔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一是提升远洋捕捞能力。全市注册远洋渔业公司27家,已批远洋渔船125艘,其中,正在作业渔船83艘、在建渔船36艘、待建渔船6艘。赴南极开展磷虾捕捞作业的亚洲最大的拖网加工渔船明开号即将满载而归。1至6月,全市远洋自捕水产品产量8.7万吨,产值6.1亿元,已超去年全年产量。二是加快远洋渔业开发合作。8家企业与9个国家地区建立合作项目,其中,鲁海丰公司与马来西亚渔业部签订协议,成功争取马方50艘远洋渔船配额,并获建20平方公里的马来西亚北方渔业国际港和产业园项目。三是推进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投资总额100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目前,项目拆迁、补偿工作基本完成,产业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四、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现代渔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加快实施渔业资源修复。今年以来完成投资2965万元,投放人工鱼礁礁体7.1万空方;安排资金3800多万元,完成放流苗种16.2亿单位,超额完成年度放流任务。继续组织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公益活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健康养殖。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区域布局,重点推进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建设。全市60%池塘完成标准化改造,总面积达到7万亩。全市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110万平方米,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450个、大型藻类养殖3000亩。三是稳定发展水产加工。积极推动城阳、黄岛水产品加工基地和明月、聚大洋海藻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强渔业品牌宣传推介,稳定发展来进料加工,1至5月份出口创汇5.77亿美元。四是积极培育休闲渔业。加快发展休闲海钓基地和休闲渔业示范园区,全市发展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8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9处,省级休闲海钓基地3处,面积近20万亩,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五、完善发展服务保障,依法护海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渔业安全保障。建设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置装渔船电子标识。深入开展涉渔“三无”船只清理整治行动,切实强化远洋渔船船位监测,抓好境外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强化重点养殖品种、苗种抽检力度,上半年抽检水产品410批次,合格率达到率99.5%。二是科技服务保障。积极实施蓝色种业发展计划,组织实施良种良法“双十行动”,成功引进鲥鱼、江蓠等优新品种,培育“黄海一号”中国对虾、“黄选一号”三疣梭子蟹等十大优良品种7000万尾,示范推广养殖5000多亩;推行池塘微孔增氧养参、池塘生态养虾等十大先进养殖技术,覆盖面积5万多亩。积极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双百工程”,培训渔民500人次。三是渔区民生保障。认真组织开展2014年度渔业油价补助的渔船用油量统计。扎实推进政策性渔业互保,渔民保费补贴比例达到60%,居全国领先,全市入保渔民6681人,人均保额达38万元,同比增长8%,保额总数达到28.3亿元,实现任务过半目标。四是海洋执法保障。深入开展“海盾”“碧海”“护岛”“护渔”专项执法行动,抓好海域使用、海岛管理、海洋环境、海砂资源等海洋执法保障任务,强化伏季休渔管理。加强海洋执法装备设施建设,海监维权执法基地维修改造项目建设顺利完工。

  下半年,将坚持以法治思维指导工作,以改革精神创新工作,以服务理念改进工作,以安全底线保障工作,加快实施蓝色引领,全力打造蓝色粮仓,全力推进我市海洋与渔业工作率先走在全国前列。

  在海洋综合管理上,着力实现“四个提升”。一是提升经略海洋水平。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全力支持西海岸新区争创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深入推进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和运作。在依法合规前提下,着力提升海域审批效能和服务水平。二是提升海域海岛管理水平。推进省级区划青岛部分的调整报批,完成市级海洋功能区划和县级海域使用规划编制。争取《青岛市海岛保护规划》获批,有序实施大公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完成灵山岛二期、竹岔岛整治修复项目。三是提升海洋生态建设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面完成胶州湾养殖设施二期清理整治任务,争取获批大小管岛省级海洋保护区。强化海上浒苔应对处置,提升浒苔资源化利用水平。四是提升海洋执法监管水平。加大重点海域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围填海、盗采海砂、违规倾废、破坏海岛资源、违法构筑养殖池等违法行为。

  在现代渔业发展上,深入实施“四字方针”。一是“引”,即建设旨在引进国内外优质水产品的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二是“增”,即大幅增加远洋捕捞产量。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吸引远洋企业落户,扩大远洋船队规模。争取年内全市作业远洋渔船达到90艘,全年远洋渔业捕捞量突破15万吨,实现产量、产值再翻一番。三是“稳”,即稳定发展水产养殖。重点发展陆基工厂化养殖、深海网箱养殖和池塘标准化养殖,突出抓好养殖设施设备和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年内工厂化养殖车间新发展3万平方米,池塘标准化改造新增4000亩,深水抗风浪网箱新增50个。四是“控”,即科学控制近海捕捞。压缩近海捕捞强度,缓解近海捕捞压力,积极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加快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同时,全力抓好渔业生产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让市民吃上更多绿色、安全、放心的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