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灾害基本常识

海啸灾害基本常识

发布时间:2010-04-16

  海啸及其危害:
  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滑坡、塌陷所激发的,波长可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波。它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从而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在海啸波到达前,还常伴有强烈的地震或震灾发生。
  我国是多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历代都把风暴潮和地震海啸所表现的潮位异常混称为海啸、海溢或大海潮等。近20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决定把风暴和地震引起的潮位异常分别称为风暴潮和海啸。
  大洋中海啸震源附近水面最初的升高幅度只有1米~2米,这种洋波移行在深水大洋时,波长可达几十到数百公里,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近千公里。所以,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造成灾害甚至难于察觉这种波动。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引起振幅增大。若大陆架很窄,从海面到海底流速几乎一样的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岸边或港湾,波高骤增,这时可能出现波幅为20米~30米的巨浪和造成波峰倒卷。这种巨波冲到哪里,哪里便是一片废墟,正因为如此,海啸这种可怕的自然现象才给沿海地区的人们构成极大的威胁。
  海啸的分类:
  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本地海啸两类。
  遥海啸是指横越大洋或从很远处传播来的海啸,也称为越洋海啸。海啸波属于海洋长波,一旦在源地生成后,在无岛屿群或大片浅滩、浅水陆架阻挡情况下,一般可传播数千公里而能量衰减很少,因此可能造成数千公里之遥的地方也遭海啸灾害。例如,1896年和1933年日本三陆外海大海啸,海啸横断太平洋,使夏威夷也遭其害,旧金山、智利都受到了影响。1960年智利海啸也曾使数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日本都遭受严重灾害。
  海啸的大多数均属于本地海啸,或称为局地海啸。因为本地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生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相距较近,所以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有时只有几分钟,多者也就几十分钟。在这种情况下,海啸预警时间则更短或根本无预警时间,因而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本地海啸在发生前先有较强震感或震灾发生。全球很多伤亡惨重的海啸灾害,都属于近海海底地震引起的本地海啸。
  海啸对陆地的影响:
  海啸的毁坏主要影响于沿海地区和岛屿(如夏威夷地区自1895年以来有记录的海啸约30次,海啸主要来自于太平洋东西海沟的地震)。我国东部地处沿海,曾经有过26次海啸记录。由于太平洋西部岛弧的屏蔽作用,加上我国大陆有广阔的浅海大陆架消耗海啸的能量,我国大陆受海啸的危害不大,海啸危害主要影响台湾等外海岛屿。
  海啸的预测
  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因为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地震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报的。不过,海啸预报比地震探测还要难。因为海底的地形太复杂,海底的变形很难测得准。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海啸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2006年共接收到全球地震海啸信息61次,对可能影响我国的3次地震海啸进行了监测与分析预警;2007年公接收到全球地震海啸信息43次,均未对我国产生影响,我国沿海验潮站也没有记录到海啸波。
  船只如何回避海啸?
  由于海啸巨波在移近近岸浅水区时,其波长变小,而波幅增大,有时甚至骤增到数十米高,这时停泊在港湾的船只会被这种巨波掀翻、推倒或顶上陆地,造成船只的损伤。所以,停泊在港湾中的船舶回避海啸的最好办法是驶向深水处漂泊。1933年日本三陆外海海啸,曾使港湾中7303艘船舶流失,破损910艘。有的海啸曾把千吨巨轮推到岸上并使其报废。而1983年日本海海啸时,前苏联远东一些港湾中停泊的船只按海啸警报和防御预案全部立即驶往外海,从而无一船舶受损。
  在发生海啸时如何逃生?
  首先,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其次,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再次,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最后,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